新年伊始,新能源車險迎來利好。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正式印發《關于深化改革加強監管促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系統性解決新能源車險問題的一攬子方案。1月25日,“車險好投?!逼脚_上線,該平臺主要服務對象是在常規渠道遇到投保困難的新能源汽車客戶。業內專家認為,本次新能源車險改革,不僅是保險行業內部的調整,更是涉及全產業鏈的深度變革。從維修成本、保險定價到行業監管與未來發展,新能源車險正在經歷一場從根本上優化的革新。
新能源車險保費貴投保難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崛起,但新能源車險卻面臨持續虧損的困境。數據表明,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3140萬輛,占汽車總量的8.9%。然而,與市場增長相伴的卻是新能源車險的承保虧損。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新能源車險承保虧損57億元,賠付率超過100%的車系達137個。這一高賠付、高成本的狀況,使保險公司面臨經營壓力,消費者則苦于“保費貴、投保難”問題。
新能源車險承保虧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維修成本持續攀升。新能源車在制造上高度集成化,許多零部件采用一體化設計,導致維修經濟性較差。例如,激光雷達、貫穿式尾燈等設計雖然讓車輛智能化程度提升,外觀也更亮眼,可一旦遭遇交通事故或故障,很難維修只能整體更換。此外,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車的核心部件,更換成本極高,即使是部分輕微損壞的情況,也可能需要整體更換,導致賠付費用高昂。
“新能源車的維修渠道較為封閉,原廠配件占據主要市場,零配件通用性不足,社會化維修體系尚未完善,導致維修費用長期維持高位?!敝袊鐣茖W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表示。
在出險率方面,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精算科技實驗室主任陳輝表示,新能源車車主以年輕群體為主,35歲以下新能源車主的比例較同年齡段燃油車主高14個百分點。從駕駛特性看,由于駕駛經驗相對較少,加之新能源汽車加速快、噪音小,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更容易發生事故。新能源汽車的電機可以在啟動時輸出峰值扭矩,起步加速明顯加快。由此,新能源汽車的低延遲提速、動能回收等特性提升了意外事故的發生率,尤其是對于不適應新能源汽車特性的新手車主而言。此外,部分車型采用的單踏板模式也加大了新手誤操作的概率。
此外,保險公司的調價空間受限,難以充分反映車輛的真實風險水平。目前,新能源車險自主定價系數范圍為[0.65,1.35],也就是說,保險公司可在基準費率基礎上最高上浮35%,最低下降35%,調價空間小于燃油車自主定價系數范圍[0.5,1.5]。
家住天津市濱海新區的新能源車主吳蒙表達了自己的困惑:“我去年的車險費用不到6000元,但是今年的費用卻漲到了6000元以上。這一年我的車沒有出險,費用卻上調了?!睒I內分析表示,新能源車險第二年保費較高,主要是因為初次購買時享受的優惠和促銷政策取消,保險公司會根據該車型第一年的實際理賠和風險數據進行重新評估,再加上新能源車輛維修成本較高以及部分政策補貼失效,導致續保時有可能會上調保費。但就市場整體而言,無論是油車還是電車,保費每年都會有所浮動,但浮動趨勢不大。
陳輝表示,新能源車由于運行成本低,成為網約車、營運車輛的優先選擇。部分新能源車被用于網約車運營,卻按照家用車標準投保,導致保險費用無法覆蓋實際風險,賠付率持續高企,最終造成部分高賠付車型“保費貴、投保難”。數據顯示,2024年新能源車中的營運車輛比例比燃油車高出10個百分點,導致使用強度增加,事故發生率進一步上升。
政策引導助改革破難題
為破解新能源車險“保費貴、投保難”及虧損嚴重的局面,多部門聯合發力,從政策頂層設計上全面推進改革?!吨笇б庖姟芳芭涮着e措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其核心目標是構建更加公平、精準、靈活的新能源車險定價與承保體系。
《指導意見》明確,要豐富新能源汽車維修零部件供給渠道和類型,鼓勵推動新能源汽車企業和動力電池企業通過技術開放,提升動力電池的維修經濟性,支持其自營或授權網絡向社會銷售“三電系統”配件。加強新能源汽車維修企業能力建設,建立完善維修和理賠標準,提升車輛維修和理賠標準化程度,降低新能源汽車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
王向楠表示,這一舉措不僅針對保險公司因高賠付率遭受虧損的問題,更是要求車企、動力電池企業積極開放技術,拓寬社會化維修網絡。通過鼓勵汽車企業和保險公司聯合開展車輛安全性與維修經濟性研究,有望推動新能源汽車優化生產設計,減少事故后高額維修費用,從而降低整體賠付風險。
為精準識別不同車型風險,《指導意見》提出探索建立“保險車型風險分級制度”。王向楠表示,這主要依托低速碰撞試驗和維修成本測算,細化車型風險等級,并將車險保費與風險分級掛鉤。這樣的做法有助于形成“獎優罰劣”的市場化定價機制,從源頭上引導車企優化設計,提升車輛安全性和維修經濟性。此外,為解決高賠付風險車輛投保難題,相關部門還推動建立高賠付風險分擔機制,并搭建“車險好投?!逼脚_,確保保險公司不得拒保,從而實現“應保盡保”的目標。
目前,新能源車險定價機制中還存在數據積累不足、定價系數浮動空間受限等問題。針對這一痛點,《指導意見》要求穩妥優化新能源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適度擴大調價空間,使高風險車輛能承擔更高保費,而低風險車型則有望享受優惠。同時,鼓勵保險業探索推出“基本+變動”組合產品及“車電分離”模式。業內人士認為,前者通過基礎保障與針對性附加保障相結合,更加貼合不同用戶的實際需求;后者則將車輛與動力電池分開計價,有助于精準覆蓋各自風險,降低消費者保費負擔。
為打破信息孤島,實現風險定價的精準化,《指導意見》還強調要推動新能源汽車數據跨行業合規共享。通過建立保險公司、車企、維修機構之間的數據對接機制,保險公司可借助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逐步完善風險評估模型。
“《指導意見》以系統性、一攬子改革措施為特點,從降低維修成本、風險分級、優化定價機制到創新保險產品、完善數據共享等方面全方位出擊,既著眼于短期化解‘保費貴、投保難’的問題,又從長遠角度夯實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穩健發展基礎。”陳輝表示。
技術革新驅動車險升級
雖然當前險企面臨新能源車險業務虧損壓力,但隨著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地及數據積累效應的顯現,新能源車險有望實現從“高賠付、高保費”向“精準定價、風險匹配”的轉型升級。
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加及車聯網、智能駕駛等技術的普及,相關數據采集與處理能力將大幅提升。保險公司未來或可借助UBI(基于使用情況的保險)等手段,對駕駛行為、行駛里程、事故概率等進行量化分析,逐步建立精準的風險模型。陳輝認為,通過數據積累,未來新能源車險定價將更趨科學,既能保障消費者獲得合理保費,也能避免因定價不當導致保險公司虧損,從而實現多方共贏。
陽光財險車險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涵蓋整車制造、動力電池、維修服務等多個環節。未來,隨著車企、保險機構及科研院所等多方形成協同機制,整車設計、零部件生產、維修網絡及保險服務將實現深度融合。統一維修標準、擴大零部件供應網絡及共享維修數據,將有助于降低新能源汽車全生命周期成本,促進行業良性發展。同時,跨行業數據共享還將為保險產品創新提供堅實基礎,進一步推動風險定價、產品設計等方面的突破。
面對不同用戶需求及用車場景的多樣化,未來新能源車險產品將呈現更加細分與多元化的趨勢。上述負責人表示,基于“基本+變動”組合產品、車電分離模式等創新設計,不僅能夠滿足家用、網約、營運等不同車主的保險需求,也將推動保險公司在風險分散、賠付管理等方面實現突破。
王向楠表示,未來,在“報行合一”、費率回溯及行業自律不斷強化的背景下,新能源車險市場必將向著更加透明、規范的方向發展。市場各方共同努力,有望構建起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持續創新的新能源車險長效機制,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