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發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下一階段貨幣政策主要思路”章節中提出,強化逆周期調節,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調整優化政策力度和節奏。其中,“擇機調整優化政策力度和節奏”的提法在去年前三個季度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均未出現過。
由于貨幣政策的調節思路和動向對宏觀經濟影響深遠,上述提法引發了資本市場廣泛關注。那么,該如何看待“擇機調整優化政策力度和節奏”?筆者認為,可從四個維度分析。
其一,“擇機調整優化”有利于更好服務“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取向。
自去年12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后,央行多次重申今年將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例如,2025年央行工作會議強調,今年將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在這一貨幣政策的主基調下,央行擇機調整優化貨幣政策力度和節奏,有利于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持續保持流動性充裕,更好服務“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取向。
其二,“擇機調整優化”將使貨幣政策更加及時、靈活。
現代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相互交織、相互作用,這也要求貨幣政策的實施要更加靈活。去年以來,央行靈活運用降準、降息、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再貸款再貼現等工具,實現了貨幣信貸合理增長,推動了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促進了信貸結構調整優化,保持了匯率基本穩定。《報告》強調“擇機調整優化政策力度和節奏”,意味著貨幣政策將根據經濟數據和金融市場的反饋更加靈活地調整,以提升金融支持政策的有效性,為經濟穩定增長、結構調整創造更為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其三,“擇機調整優化”有利于將更多因素納入貨幣政策考量范圍。
由于貨幣政策在調節經濟的過程中涉及多個變量和復雜的相互作用,單一貨幣政策難以兼顧所有經濟目標,這也要求央行在出臺政策時要有權衡和取舍。鑒于此,貨幣政策不預設具體的發布時機、節奏、力度,而是強調“擇機調整優化政策力度和節奏”,有利于央行根據物價水平、市場利率、匯率等多重因素合理確定貨幣政策的階段性目標和中長期目標,進而提升金融監管的精細化水平和貨幣政策的精準性。
其四,“擇機調整優化”有利于金融市場穩定運行。
去年以來,央行根據金融市場運行情況適時出臺的多項貨幣政策有力有效地促進了金融市場穩定運行。例如,債市方面,為遏制長期國債收益率單邊下行可能潛藏的系統性風險,央行先后發布多項政策促進長期國債收益率運行在合理區間;股市方面,央行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打通了央行向非銀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的渠道。整體而言,《報告》強調“擇機調整優化政策力度和節奏”,有利于央行進一步發揮校正金融市場超調、穩定市場預期的作用,支持金融市場長期穩健運行。
從全球金融發展史來看,金融市場瞬息萬變,要準確把握一項貨幣政策出臺的時機和力度并非易事。《報告》強調“擇機調整優化政策力度和節奏”折射出我國貨幣政策宏觀調控功能正日益精準和完善。筆者相信,靈活適度、精準有效的貨幣政策將持續支持我國實體經濟回升向好。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