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8日晚,法國藝術家沙龍中國藝術家邀請展在位于巴黎塞納河畔的大皇宮展覽館開幕。展覽匯聚20余位中國藝術家創作的繪畫、雕塑、攝影、藝術裝置等多種形式作品,以豐富的藝術語言詮釋中國當代藝術創作的開放包容與創新精神。
擁有數百年歷史的法國藝術家沙龍是國際藝術交流的重要平臺。今年,法國藝術家沙龍中國藝術家展區的參展人數較去年將近翻番,其中包括林容生、王輔民、郭子良等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的作品。
2月18日,嘉賓在巴黎大皇宮舉辦的法國藝術家沙龍中國藝術家邀請展上欣賞作品。(張百慧 攝)
法國藝術家沙龍主席布魯諾·馬德萊娜在開幕式現場表示,今年,中國藝術家展團“表現出更大的活力”。一些藝術作品中對現代和西方元素的運用證明“中國文化立足傳統、追求創新”,其中一些數字藝術品的出現更標志著“通過人工智能創作的藝術品首次正式亮相(法國藝術家沙龍)”。
在現場看到,不少中國參展作品呈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主題、西方技法、人工智能技術等元素的結合。其中,由藝術家蔡小松創作的水墨作品《鯤》懸掛于中國藝術家展區的外墻,該作品借助中國經典名篇《逍遙游》中的動物形象致敬法國巴黎這座“藝術之都”的開放包容;以外交官身份走訪過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地的畫家王盈以中國傳統水墨繪制了異域風光;善于將中國傳統青綠山水畫法與西方色彩分割理念相結合的中國國家畫院國畫專業委員會研究員林容生在作品中展現出具有當代性的山水畫新語言……
2月18日,在巴黎大皇宮舉辦的法國藝術家沙龍中國藝術家展區,參觀者走過藝術家蔡小松創作的水墨作品《鯤》。(張百慧 攝)
與此同時,展覽選送多位藝術家通過人工智能創作的數字藝術作品,緊扣科技與藝術融合的時代主題。例如,藝術家北邦創作的視頻短片《怪誕肖像館》以具有沖擊力的視覺語言描繪末日廢土中的人類群像,探討個體與環境間的復雜關系,展現人類在絕境中的堅韌與重生;藝術家孔萬修以中國青綠山水畫為“底色”創作出的視頻短片《余物山川》旨在表現現代文明對傳統文化的沖擊,引發對文化傳承的深刻思考。
法國畫家、泰勒基金會主席讓-弗朗索瓦·拉里厄在參觀中國藝術家作品后表示,邀請中國藝術家參加這一國際沙龍是一個“豐富彼此認知”的過程,既可以促進歐洲人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也可讓中國公眾走近歐洲當代藝術。“這是一個非常高質量的展團,我認為我們需要繼續與中國藝術家進行對話。”
2月18日,嘉賓在巴黎大皇宮舉辦的法國藝術家沙龍中國藝術家邀請展上欣賞數字藝術作品。(張百慧 攝)
自2006年以來,法國藝術家沙龍與獨立藝術家沙龍、對比沙龍等共同組成“藝術之都”國際藝術沙龍展,為新老藝術家提供展示和交流平臺。今年,“藝術之都”國際藝術沙龍展匯集畫家、雕塑家、攝影師、建筑師等2000余名來自不同背景和各個領域的藝術家參展,于2月19日至22日對公眾開放。
(來源:新華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