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吳清主持召開黨委會。會議提出,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與做好資本市場工作貫通起來,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平臺作用,為民營企業做優做強提供更有力的資本市場支持。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我們常用“56789”來概括民營經濟的特質,即民營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這也深刻反映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意義。
當前全球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仍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比如直接融資門檻較高、抗風險能力較弱等,迫切需要針對新情況,完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資本市場是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重要平臺,目前A股近三分之二的上市公司是民營企業,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約八成公司是民營企業,新三板約九成是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再融資、并購重組家數約占全市場的七成。
支持民營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其中一項重要舉措就是強化對民營企業的股債融資支持。上述會議強調,“要做好民營企業股債融資支持,以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為著力點”。這也是在過去幾年中,證券監管部門一以貫之的政策方針。
一方面,拓寬股權融資渠道,加強對科技型企業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一是完善多層次市場體系,拓寬民營企業上市渠道。當前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等板塊已形成差異化定位,為不同階段的民營企業提供股權融資支持。同時,“科創板八條”等政策,通過優化上市標準、簡化審核流程,吸引更多優質“硬科技”企業登陸資本市場。二是培育耐心資本,支持長期研發投入。引導私募股權創投基金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三是多措并舉活躍民營企業并購重組市場。鼓勵其通過并購整合資源、優化產業鏈,提升核心競爭力。自“并購六條”出臺至2024年底,A股上市公司發布重大資產重組方案75單,其中由民營企業發起的占比超過六成。
另一方面,優化債權融資環境,創新債券融資和資產證券化工具,降低民營企業融資成本。一是創新信用增信機制,借助政府性擔保、數據信用及信用保護工具,降低民營企業融資門檻。二是擴容債券市場,加大多層次債券市場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發展科創債、綠色債等專項品種,喚醒數據資產等“沉睡資源”,激活存量資產價值。三是構建供應鏈金融生態,提升融資效率。依托核心企業信用延展、區塊鏈技術及“政銀企”協同,激活產業鏈融資活力。
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民營企業也應不斷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加大研發力度,以提升競爭力和償債能力。
總之,民營經濟的壯大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支持,同時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也需要民營經濟的加持。可以預期,政策的支持將激勵民營企業大顯身手,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