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2025年中央一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如約發布。2025年中國“三農”工作怎么干?中國如何進一步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如何夯實“三農”這一經濟壓艙石?這份文件進行了詳細解答。
五項重要任務“一以貫之”
近年來,中國農業連年豐收,農村整體穩定和諧,但同時,中國面臨的不確定因素也在增多,國際環境復雜嚴峻,面對這種形勢,夯實“三農”基礎對中國社會經濟至關重要。
中央一號文件部署了2025年“三農”五項重要任務,分別是: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著力壯大縣域富民產業、著力推進鄉村建設、著力健全鄉村治理體系。
這五項任務是中國近年來“三農”工作一以貫之的重點任務,已成為中國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總框架和總綱領。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葉興慶表示,2023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了推進鄉村全面振興“2+3”的工作框架,即“兩個確保”和“三個提升”(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2024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的各項措施依然延續了這一框架思路。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延續了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精神,繼續從這五個方面進行詳細部署,持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提出多項改革舉措
除了五項重點任務,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高度重視改革,在文件第六條中專門提出,著力健全要素保障和優化配置體制機制。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文件的前五個任務是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重要任務,而以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為重點的改革舉措則是實現前述五項任務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推進全面鄉村振興的“牛鼻子”。多項改革舉措在中央一號文件第六條中出現,顯示出改革對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性。
圍繞“錢、地、人”等要素資源配置,文件第六條專門詳細部署了6項分任務,分別是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管好用好農村資源資產、創新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完善鄉村人才培育和發展機制、統籌推進林業、農墾和供銷社等改革、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突出改革是對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改革精神的貫徹,充分強調要素資源對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起決定性作用,強調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所在。”李國祥表示。
比如,文件就“創新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進行了較詳細安排,引導整個金融體系,包括貨幣政策工具、金融市場、債券市場等集中發力,引金融“活水”助力鄉村全面振興,以解決“錢”的問題。
在“人”這一要素上,除了對返鄉、下鄉、留鄉人員完善培育和發展機制,也針對進城務工人員提出“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促進城鄉人才雙向流動。
新提法凸顯問題導向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通篇干貨滿滿,都是簡短干脆且頗具針對性的任務安排,并根據新情況有一些新的提法和表述。
比如,在農民增收方面,文件關注到農村大齡勞動力當前的困境,專門提到“加強大齡農民工就業扶持”;面對去年一些農產品價格低迷的情況,文件專門提到“完善農產品貿易與生產協調機制”“加強農產品市場信息發布和預期引導”;針對近年來農村基層事項繁雜等情況,文件提出“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姜文來表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沒有提出具體的糧食產量目標,而是創新提出“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這意味著除了關注糧食安全,還強調其他重要農產品的安全保障能力,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
文件還首次提到“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姜文來表示,農業新質生產力是農業現代化的“領頭羊”,是鄉村振興的新引擎,但發展新質生產力不能一哄而上,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此外,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還要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
來源:國是直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