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金公司發布數據顯示,2025年1月份至2月份,鋰電池產業鏈儲備庫預期較強,電池、鐵鋰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等產品排產分別同比增長121.6%、97.2%、61.9%、105.3%、68.7%。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預計2025年一季度鋰電池產業鏈排產“淡季不淡”,企業補庫意愿較強。同時,多家龍頭企業都在2月份擴建了產能。
鋰電產業保持增長
大東時代(深圳)信息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東時代智庫”)對行業排名前20電池廠的調研數據顯示,預計2025年2月份,這20家電池廠動力電池與儲能電池合計產量約90GWh(吉瓦時),同比增長62%。
“2025年2月份,電池排產量主要集中于頭部企業,這類企業依靠強大的產業鏈整合能力,能夠較好地應對市場變化和風險,2月份開工率明顯高于二、三線電池廠。”大東時代智庫創始人羅煥塔表示。
今年以來,國內汽車以舊換新相關政策持續發力,疊加智能駕駛技術落地迎來爆發期,新能源汽車需求增長勢頭強勁,市場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業內預測,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1610萬輛,電動化滲透率有望突破50%。同時,儲能行業快速發展,海外市場需求持續放量。其中,美國、中東等地區的大規模儲能項目增長確定性較高,有望為鋰電池需求貢獻新的增量。
“預計2025年第一季度,國內鋰電池排產整體呈現回暖態勢。其中,1月份排產活躍,同比顯著增長,2月份排產受到春節假期的影響,環比有所下滑,但同比方面整體仍保持強勁增長趨勢。同時,固態電池等鋰電池技術的商業化進程加速,有望帶動產業鏈升級。此外,隨著下游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商用車、船舶和低空飛行器等領域有望進一步刺激鋰電池需求增長,為產業鏈發展注入新動能。”萬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高端裝備行業首席分析師蔡梓林表示。
據集邦咨詢顧問(深圳)有限公司預測,我國全固態電池產量將在2027年以前達到吉瓦時量級,這將為鋰電行業帶來新的廣闊增長空間。另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中國固態電池市場規模預計到2030年將增至200億元。
蔡梓林認為,固態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關鍵優勢,有望在未來逐步替代傳統的液態電池,進而推動鋰電材料體系的升級,帶動產業鏈向更高附加值的方向發展,為鋰電行業創造更大的盈利空間。
企業積極擴產
2025年2月份以來,鋰電池產業鏈上多家企業紛紛發布擴建產能的消息,反映出市場對鋰電池產品需求持續增長的預期。
2月19日,上海普利特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江蘇海四達電源有限公司擬在馬來西亞投資建設2.5GWh圓柱基地項目,項目投資總額約7.5億元人民幣,以更好地滿足電動工具、智能家電等領域客戶對高性能電池需求,進一步擴大公司在全球的市場份額。
2月18日,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比亞迪”)旗下弗迪電池再擴7GWh動力電池產能,廣西弗迪電池三模塊項目正式啟動建設。公開資料顯示,比亞迪在廣西已布局多個電池項目,包括碳酸鋰、動力及儲能電池生產等,電池項目合計產能達到70GWh。
2月16日,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緯鋰能”)位于馬來西亞的首個海外工廠正式開始投產,主要生產電動工具、電動兩輪車用圓柱電池。目前,該工廠已具備年產6.8億只圓柱電池的優質產能。據悉,截至2025年2月中旬,億緯鋰能大圓柱電池已實現量產裝車超31300臺,單車最長行駛里程達到18.5萬公里以上。
2月上旬,贛鋒鋰電(東莞)科技有限公司在廣東東莞落地總投資50億元,年產10GWh新型鋰電池及儲能總部項目,正式吹響新春開工建設集結號。該項目主要從事研發生產磷酸鐵鋰、半固態電芯、輕型動力電池、戶用儲能等業務,預計2026年全面投產,項目達產后,預計年產值將達到110億元。
東莞證券分析師黃秀瑜認為,預計隨著落后產能持續出清,鋰電池行業供需關系將進一步改善,優質產能利用率將提升,行業盈利有望向上修復,并將驅動材料體系和設備環節的迭代升級。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