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面對農業生產的季節性特征,銀行業金融機構緊緊抓住春耕備耕關鍵時期,精準滿足農民金融需求,大力支持糧食生產全產業鏈發展,全方位延伸基礎金融服務的各類渠道,助力全年糧食生產開好局、起好步。
精準滿足農民金融需求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抓好春季農業生產,為奪取全年糧油豐收打牢基礎、掌握主動,意義十分重大。2月7日召開的農業農村部全國春季田管暨春耕備耕工作視頻會議強調,要把抓好春耕生產作為當前的緊迫任務,環環緊扣推進春耕備耕重點工作。
為此,以國有大型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為代表的機構積極提供信貸服務,助力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例如,郵儲銀行湖南寧遠支行通過主動對接農業農村、農機等部門,積極爭取上級行支持,制定詳細方案和計劃措施,做到早摸底、早計劃、早安排、早落實,并按照客戶分類、領導包片、客戶經理分組的方式開展大走訪,宣傳惠農政策,了解經營、種植情況,宣講金融產品,問詢金融需求。
針對春耕備耕階段金融需求特點,部分銀行主動推出春耕產品和優惠政策。其中,農業銀行圍繞農田建設、種業振興、糧食全產業鏈等領域,加強貸款客戶準入、信用貸款條件、抵質押方式等要素適應性改造,因地制宜推出“種植貸”“種業貸”“良田貸”“農機貸”等產品服務。加大金融支農優惠力度,實施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三區三州”等重點地區利率優惠政策,適當減免手續費,切實降低春耕農戶的生產融資成本。
大力支持糧食生產全產業鏈
發展糧食生產全產業鏈,能夠解決種糧、儲糧、賣糧等后顧之憂,有助于增加農民收入、擴大規模化經營、拉長農業產業鏈條、保障糧食安全。部分銀行將大力支持糧食產業發展作為抓手之一。例如,農業銀行的做法包括:加強與化肥、種子、農藥、農機等重要農資生產及經銷企業合作,拓展服務上下游經營主體,助力春季大規模播種生產;跟進各地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探索“土地流轉+農地經營”、高標準農田專項債投資等服務模式,做好建設、管護和運營主體全鏈條服務;推廣“農業園區科企貸”,探索“一園一方案”服務模式,擴大種業科技企業和種業基地服務覆蓋面;加大涉糧央企、省市級糧食集團、優質農資供應和糧食加工龍頭企業支持力度。
農業發展銀行則立足收儲業務,不斷向糧食全產業鏈延伸拓展信貸支持鏈條。具體來說,創新發展糧食信用保證基金和“定購貸”“訂單貸”“競拍貸”等供應鏈金融模式,在大力支持市場化收購的同時,積極撮合糧食供需企業開展產銷對接;持續加大對糧油加工制造行業信貸支持力度,擇優支持主營業務突出、行業排名靠前、抗風險能力強的糧油加工企業;大力發展國際業務,支持大豆、玉米等重要農產品進口,助力解決糧食結構性矛盾。
值得一提的是,為更好地支持種子、化肥等農資供應,農機裝備、智慧農業等現代農業科技項目以及高標準農田、黑土地保護等耕地提質增效項目,農業發展銀行近期還發行了128億元支持春耕備耕主題金融債券,募集資金用于發放春耕備耕貸款。
積極延伸基礎金融服務渠道
為了不誤農時,銀行業金融機構紛紛開辟春耕備耕審批綠色通道,并積極組織流動服務團隊,上門對接農戶春耕需求,農業銀行還在鄉鎮集市、農貿市場等客流量較大場所,增加流動金融服務頻次,擴大服務覆蓋面。
而這種提前做足“早、走、快”文章,深入田間地頭了解春耕備耕資金需求的做法,也是銀行業金融機構為春耕生產備足金融“底肥”的一個縮影。
山東省煙臺市三寨村的“生姜大戶”王永富便因此而受益。近年來,生姜市場行情較好,他盤算擴大種植規模,并購置培土機、起壟機等農機進行機械化管理耕作。儲備來年的姜塊、化肥已經花費不少。“買農機的時候發現錢就緊張了。”王永富說,“這么大的地,沒有機器光靠人力肯定不行,如果不能在春耕前買到農機,就耽誤時節影響全年收成了。”
王永富為錢發愁之際,蓬萊農商銀行移動金融服務隊主動上門,合規評估種植規模與經營狀況后,攜帶移動智慧設備為他辦理信貸手續。為不誤農時,為其開通綠色辦貸通道,僅用3天時間便將11萬元貸款發放到位,為春耕備播提供了充足金融保障。
進入春耕季節后,煙臺全市農商銀行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原則,對所有涉農的貸款申請第一時間聯系反饋,到現場調查,量身定制信貸服務,辦理信貸手續,確保信貸資金足額到位。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