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亞布力的雪道在晨光中泛起銀輝,當“冰墩墩”的后輩“濱濱”“妮妮”向世界揮手作別,這場跨越國界的冰雪之約已定格為黑龍江大地的璀璨記憶。第九屆亞冬會雖已圓滿落幕,但冰雪賽場內外那些動人的故事仍在延續。在運動員村的最后一盞夜燈下,在中央大街未散的煙火氣中,那群身著“建行藍”的身影依然躍動如初,用金融人的堅守與熱忱為這場冰雪之約鐫刻下永恒的志愿印記。
風雪擺渡人:三十五載工齡的“活地圖”
在凌晨4時的亞布力滑雪場,零下28攝氏度的寒風中,57歲的董志剛已開始核對當日60多個班次的車輛調度表。作為建設銀行尚志支行選派至亞布力山莊運動員村的車隊調度負責人,這位有著35年工齡的老建行人,用3個月時間將自己鍛造成雪場“活地圖”。
“哈薩克斯坦隊早上6點要求乘車去冬季兩項場地提前準備,需安排32座中巴。”“韓國代表團臨時要求增加觀賽人員。”……面對每天上百條動態需求,董志剛獨創的“四色調度法”——紅色標注賽事專線、黃色標記訓練班次、藍色對應文化體驗、綠色服務特殊需求,讓復雜的運輸井然有序。國際雪聯技術代表驚嘆:“這簡直是把銀行系統的精準管理搬到了冰雪賽場!”
考驗發生在2025年除夕夜。正在值班的董志剛發現有兩名黎巴嫩運動員乘錯了車。“兩名黎巴嫩運動員要到亞布力山莊運動員村,我們怕運動員找不到回去的路,專門申請調度了一輛臨時用車,護送運動員回到了滑雪者之家運動員村。”董志剛沖進風雪,用凍得通紅的手指在調度本上勾畫應急路線。“當時睫毛都結了冰碴,但聽見代表團團長用中文說‘謝謝’時,值了!”這位老建行人的眼角泛起淚光。
雙語種“服務中樞”:“95后”金融新兵的蛻變
在滑雪者之家運動員村,27歲的李昕浩正在NOC綜合服務臺處理當日第13個咨詢。這位建設銀行尚志支行最年輕的客戶經理說:“從處理金融工單到協調運動員起居,變的是場景,不變的是建行人‘以客戶為中心’的初心。”
李昕浩的工作日志記錄著溫暖的點滴:幫伊朗隊找回遺落雪具時,用波斯語說稍等;用馬來語制作生日快樂卡片,送給馬來西亞小將為他慶生;給哈薩克斯坦隊協調清真餐食后,收到對方用哈薩克語寫成的感謝信。最特別的是教蒙古國運動員用“建行生活”APP購買冰城特產。“他們學會支付時歡呼的樣子,就像當年我教會我父母用手機銀行。”李昕浩說。
除夕夜的視頻通話里,看著兒子在鐵鍋燉餐廳改造的臨時宿舍吃著泡面,李昕浩的母親淚眼婆娑卻笑著說:“你守護亞冬會,我們守護年夜飯。”父母寄來的暖寶寶上歪歪扭扭寫著“昕浩加油”,成為他抵御嚴寒的精神火種。
數字背后的金融擔當
在運動員村之外,另一場“金融服務亞冬”的戰役同樣精彩。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以金融智慧織就服務網絡,全轄269個雙語外幣兌換窗口晝夜運轉,構建起覆蓋機場、高鐵站、旅游景點的“15分鐘兌換圈”,累計服務境外人員超萬人次。亞布力賽區和中央大街等網點的營業時間延長至夜間9時,成為寒夜中不熄的“金融燈塔”。
在這里,效率與溫情交織成網。建設銀行哈爾濱太平支行僅用3分鐘就完成韓國運動員母親樸佑順女士的5萬韓元兌換業務。建設銀行哈爾濱紅霞支行的自助兌換機前,黎巴嫩游客的一句“哈爾濱真好,建行真好”,讓“中國效率”有了生動的注腳。而在哈爾濱太平機場的“金融第一站”,建設銀行哈爾濱開發區支行以8種外幣兌換服務迎接八方來客,建設銀行黃河路支行的“零錢包”穿梭于出租車與餐館之間,讓支付便利觸手可及。正如德國游客在建設銀行哈爾濱住房支行辦理存款時發出的“建設銀行的服務真棒!”贊嘆,成為國際友人對“中國效率”的生動注解。當亞布力滑雪場的“碰一碰”支付功能讓外國運動員直呼“Amazing”、當文旅類商戶2180萬元交易額點亮冰雪經濟,這場金融賦能的戰役已悄然超越冰冷的數字,成為第九屆亞冬會記憶中最溫暖的金融底色。
薪火相傳的志愿精神
藍色旗幟的傳承,在第九屆亞冬會的服務中綻放出時代光彩。“張富清金融服務隊”的200余名青年志愿者既是金融尖兵,又是城市美容師。他們在城市街角撿拾垃圾的身影,與營業廳內嫻熟操作外幣兌換機的姿態同樣動人。
當曾參與1996年亞冬會的退休干部吳翔展開百余件珍藏品,歷屆獎牌與徽章在年輕志愿者手中傳遞,亞冬文化基因就此完成跨世紀交接。當“勞動者港灣”10萬人次的服務記錄與中外游客的笑臉重疊,“金融為民”的初心已化作松花江畔永不凍結的暖流。
當建行藍與五環旗輝映,這種“家國同構”的志愿情懷正為新時代金融文化寫下溫暖的注腳。
2月17日,亞布力運動員村在《爾濱的雪》的旋律中正式閉村,這場志愿接力迎來動人交匯。董志剛護送最后一批運動員登上離村班車時,李昕浩正將“愿冰雪路上的每次出發,都有建行溫暖相伴”的手寫祝福塞進紀念信封。
返程車隊駛過亞雪公路,在《我在黑龍江等你》的樂聲中,建設銀行哈爾濱紅霞支行的燈光仍為過往游客亮著,建設銀行哈爾濱住房支行的“外語小隊”還在街頭守望……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