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保險行業的持續發展,理賠服務已成為衡量保險公司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之一。近期,各大保險公司陸續發布2024年度理賠報告顯示,險企秉持“應賠盡賠”準則,持續提升理賠服務水平。
隨著科技的深入應用和精細化管理的推進,保險行業的理賠服務質量正在不斷優化,逐步回歸“保險姓保”的本質使命,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理賠體驗。
理賠金額創新高
從行業整體情況來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5.7萬億元,其中財產險原保險保費收入1.4萬億元,人身險原保險保費收入4.3萬億元;保險業原保險賠付支出2.3萬億元。按可比口徑,行業匯總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5.7%,原保險賠付支出同比增長19.4%。專家表示,2024年保險行業整體賠付金額的增速明顯高于原保費收入的增速,充分體現了保險行業在履行社會保障職能方面的深化。
聚焦各家險企,2024年中國人壽賠付金額為各大險企之最,達603.9億元,平均每天賠付超1.6億元;賠付件數2488.5萬件,同比增長超12%。太平人壽、平安人壽和新華保險等保險公司賠付金額分別為420億元、419.4億元和152億元。其他多數險企賠付金額未超百億元,如泰康人壽賠付95億元,陽光人壽累計賠付43.4億元。
與此同時,保險理賠時效也持續提升。例如,2024年中國人壽整體賠付時效約為0.34天,同比提速超10%;平安人壽最快一筆賠付僅10秒到賬,最大單筆理賠金額達2451萬元;新華保險5000元以內小額醫療險理賠申請至結案平均時效為0.43天,同比提升17%。中小保險機構的表現同樣亮眼。國聯人壽2024年個人小額案件理賠獲賠率達100%,平均索賠周期0.28天;安聯人壽個險理賠時效為1.34天,小額理賠時效為0.33天;中銀三星人壽理賠結案率100%。
科技賦能成為提升理賠效率的關鍵因素。許多保險公司紛紛引入AI智能審核、自動理賠系統,大幅縮短理賠周期。例如,騰訊微保的“微信快賠”系統已覆蓋1.2萬家公立醫院,門診1日賠付達成率99%,住院2日賠付達成率95%,最快6秒到賬。泰康人壽的理賠系統與醫院系統直聯,實現出院即賠付24.5萬人次;津貼險智能審核體系實現0秒審核、秒級到賬,最快結案支付僅用時6秒。
在政策方面,2024年11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了《機動車輛保險理賠服務規范》和《人身保險理賠服務規范》兩項標準。《人身保險理賠服務規范》細化了報案、索賠、理賠審核、結案支付、理賠查勘、重大突發事件處理及理賠糾紛多元解決方案等內容。《機動車輛保險理賠服務規范》標準則明確了車險理賠服務的術語和定義、基本服務要求、服務流程和投訴處理,以及接報案、查勘、定損、賠款支付等各環節的具體標準,為保險機構開展車險理賠服務建立了統一標準。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兩項標準的發布實施,將進一步統一人身險理賠的服務流程和服務規范,填補保險行業車險理賠服務相關標準的空白,鼓勵保險機構全面提升理賠管理水平,更好引導保險機構人員開展理賠服務,為廣大保險消費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理賠服務,充分保障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
醫療賠付增長快
2024年,各險種的理賠數據表現呈現明顯的分化趨勢。其中,醫療險理賠案件數量顯著增長,而重疾險仍然是賠付金額最高的險種。
人身險方面,在過去一年,醫療險賠付案件數同比增長超50%,成為理賠報告中的重要趨勢。以新華保險為例,其醫療理賠案件占比90.66%,理賠金額33.30億元,重疾理賠件數7.36萬件,理賠金額58.16億元,占賠付總額的49.52%。
綜合各家保險公司理賠報告可以看出,醫療險的理賠需求在各年齡段均有所增加,尤其是在兒童和老年群體中表現尤為突出。學齡兒童因呼吸道疾病導致的理賠案件數量顯著上升,而老年人則主要因心腦血管疾病出險。
在重疾險方面,惡性腫瘤占據賠付主因。重疾險的賠付主要集中在41歲至60歲人群,其中女性重疾理賠數量明顯高于男性,達到男性的2.37倍。惡性腫瘤仍是最主要的重疾理賠原因,占比接近90%。常見的高發疾病包括甲狀腺癌、乳腺癌、肺癌、子宮癌、急性心肌梗死等。
財險方面,2024年,車險仍然是財險行業的核心業務,占財產險總保費的54%。由于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新能源車險的承保規模也在逐步擴大,全年為3105萬輛新能源汽車提供了1409億元的風險保障,提供風險保障金額106萬億元,承保虧損57億元。保險業共承保車系2795個,其中賠付率超過100%的高賠付車系有137個。
對于新能源汽車賠付率高的現象,中國精算師協會和中國銀保信有關負責人表示,主要有4個原因:一是維修成本高,因智能化程度高、維修體系封閉,導致零配件和工時費用較高;二是出險率高,營運車占比較大、車主年輕且駕齡短,提速快、噪聲小也增加了事故風險;三是車險價格與使用性質錯配,部分營運車按家用車投保,保費不足抬高賠付率;四是車險價格與風險不匹配,新能源車型迭代快、數據積累不足,且定價調整空間受限,難以精準反映風險。
新能源車險如何提升理賠質效、優化費率?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建議,保險公司要加強理賠服務管理,促進健全透明、高效的理賠流程,推行“在線”定損理賠、預賠付等便捷措施。同時,完善理賠追蹤和投訴處理機制。優化費率監管,強化車險“報行合一”制度。科學制定新能源車險自主定價系數和費率標準,避免過高或過低。
此外,一些小眾險種的理賠情況也逐步為消費者所關注。近日,騰訊微保發布的2024年理賠服務年度報告顯示,在寵物險常見理賠疾病中,貓類前三名為皮膚病、泌尿系統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狗類則為消化系統疾病、皮膚病和眼科疾病。
服務質量再升級
面對理賠支出的快速增長,未來保險行業需持續在產品優化、科技賦能和服務升級等方面深化創新,確保可持續發展,這已經成為行業共識。例如,太保壽險理賠報告顯示,2024年全年有超過83萬件案件使用AI理賠審核決策;平安健康險AI智能輔助交單,理賠服務線上化率98.61%,在線交單一次通過率93.92%;構建AI自核引擎對接醫療數據,理賠時效優化26%。
不少公司在2024年提供了理賠預付服務。為減輕客戶經濟壓力,平安人壽“智能預賠”服務可實現賠款提前給付,全年共完成賠付5萬件48億元。中國人壽壽險理賠預付服務為超5.8萬名客戶提前送去關愛。
盡管保險理賠服務從整體上有所提升,但“理賠難”的現象仍然存在。不少人對保險的第一印象是“投保容易,理賠難”,甚至認為保險公司“能不賠就不賠,能少賠就少賠”。這種印象使得不少消費者對保險望而卻步,甚至買了保險也擔心理賠時遭遇困難。
“一些理賠糾紛實際上源于消費者對保險產品的誤解、合同條款的忽略以及投保時的信息不對稱。”大童保險服務副總裁鄭爽表示,許多消費者在投保時,并未完全了解自己所購買的保險產品,導致出險時才發現保單的責任范圍并未涵蓋自己的情況。不同的保險產品有不同的保障范圍,消費者如果不清楚保險的類別和保障內容,就難以順利獲得理賠。
未如實告知也是導致拒賠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保險合同中,最大誠信原則是核心,投保人必須如實告知保險公司關于健康狀況、既往病史等相關信息。然而,一些消費者在投保時,因保險代理人的誤導或自身僥幸心理,故意隱瞞既往病史或身體狀況,甚至直接勾選“全否”通過健康告知,這樣的情況在理賠時很可能被保險公司調查出,從而導致拒賠。“因此,消費者在投保時一定要仔細閱讀健康告知內容,誠實回答保險公司詢問的所有問題,以免后續產生不必要的糾紛。”鄭爽表示。
“面對理賠難的問題,消費者應該采取更積極的措施來保障自身權益。”鄭爽建議,首先,在投保前要充分了解保險產品,明確保障范圍,避免因為不了解產品責任而產生誤解。其次,在投保過程中,應認真閱讀合同條款,特別是健康告知、免責條款和理賠條件,并確保所有信息如實填寫。最后,在出險后,應及時報案,并按照保險公司的要求提交完整的理賠材料,以提高理賠效率。
專家表示,保險理賠難的現象并非單方面的責任,而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保險公司應該進一步優化理賠流程,提高服務質量。保險公司應在銷售過程中加強消費者教育,提供更清晰的保險產品說明,避免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的理賠糾紛。此外,理賠流程應更加透明,減少繁瑣的材料要求,提高理賠效率,讓消費者真正感受到保險的保障作用。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