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動,萬“項”更新。近段時間,中央企業投資靠前發力,民間投資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專家認為,需要通過增加投資穩定經濟增長。隨著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加快修訂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等一批改革舉措加快落地,政策疊加效果將進一步釋放,投資空間將擴大。
明確穩增長擴投資具體目標
2月24日11時36分,中廣核廣東陸豐核電項目1號機組完成核島第一罐混凝土澆筑(FCD),標志著該機組主體工程正式開工,廣東陸豐核電項目雙三代核電機組建設序幕全面拉開。
中廣核廣東陸豐核電項目是央企投資靠前發力的一個縮影。國資委日前表示,2025年將繼續推動中央企業靠前發力、主動作為,堅持“擴大”和“有效”并重,在產業煥新、科技創新、設備更新三大領域加大投資力度。
按照上述部署,不少央企明確穩增長擴投資具體目標舉措,靠前發力。2月22日,華能北方公司10個新能源項目集中開復工,總規模720萬千瓦。公司提出,2025年力爭完成新能源核準(備案)628萬千瓦、新能源開工484萬千瓦、新能源投產759萬千瓦。國家電投提出,2025年要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保持投資額的穩步增長,新能源投產規模預計同比增長3%,力爭再創歷史新高。
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央企投資靠前發力的同時,各地對民間投資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
2月24日,山東全省抓項目擴投資穩增長推進會、2025年春季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建設現場推進會舉行。據悉,此次集中開工的重大項目有1006個,總投資10427億元。其中,民營企業在項目數量、投資金額上均實現雙過半。
深圳市近日提出,深圳2025年將在能源、交通和水利等重點領域向民間資本推介重大項目超2000億元,厚植民營經濟發展沃土。
北京市提出,2025年將落實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持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面向民間資本推介一批重大項目,總投資額保持在2000億元以上。
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研究所研究員劉立峰表示,應通過科技創新投資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投資的發展壯大,并打通制約民間投資的制度性痛點堵點,大幅度提高民營經濟在資源要素、內需市場等方面的占比。
資金保障充足
重大項目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充足的資金保障。
一方面,超長期特別國債發揮著關鍵作用。數據顯示,截至目前,2024年7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的項目已基本全部開工、完成投資超過1.2萬億元,2025年約1000億元項目清單也已提前下達。
另一方面,地方債發行保持較快節奏,多地已經啟動該項工作?!翱紤]到6萬億元化債額度已統一下達,預計2025年再融資專項債發行或保持較快節奏,可能集中在上半年發行完畢?!比A西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郁稱。
“預計后續國內一系列穩投資擴內需政策有望再加碼,特別是財政政策擴張料持續加力,驅動基建實物工作量加快落地。”國盛證券分析師何亞軒表示。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