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閩東山海間,9.8萬家個體工商戶如繁星般點綴著經濟版圖,它們是市場經濟的毛細血管,是經濟活力的源泉。寧德農商銀行深諳“小微活則經濟活”的發展密碼,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化作“金融滴灌”的實踐,以“繡花功夫”精心織就了一張普惠金融的經緯網。
解碼小微金融 “不可能三角”
面對小微企業“短、頻、急、快”的融資需求與傳統金融審慎性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寧德農商銀行迎難而上,創造性地破解“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行業難題。該行通過“三度法則”重構服務邏輯:政策直達有速度,打造“金融特派員+福農驛站”雙引擎,確保政策紅利快速惠及小微;產品適配有精度,構建“線上+線下”雙螺旋產品矩陣,滿足不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服務下沉有溫度,推行“金融+政務”生態化服務場景,讓金融服務更加貼近民生。
數字化解法背后的
硬核數據
截至2025年1月,一組亮眼的數字見證寧德農商銀行的變革:2.63萬小微主體獲得55.21億元的授信支持,占全區小微主體26.84%;50萬元的貸款可以實現“5分鐘極速到賬”;商戶的綜合融資成本下降了61個BP;高質量商戶享受定額的0扣率優惠。
這些數字背后,是“五個一”工程的系統發力:一戶一碼建立信用畫像,精準把握客戶需求;一店一策定制融資方案,提供個性化服務;一區一網構建服務生態,打造便捷的金融服務圈;一日一巡實施動態跟蹤,及時了解客戶經營狀況;一月一訪優化服務體驗,持續提升客戶滿意度。
金融服務中的
“山海智慧”
在寧旺菜市場,水產攤主陳某的故事成為寧德農商銀行金融服務的經典案例。晨光初現時,寧德農商銀行的掃碼收單系統自動生成他的經營流水;午后微雨時,金融特派員根據實時數據調整他的授信額度;暮色漸深時,“商戶快貸”的到賬提示照亮他的笑臉。這種“場景金融+數據賦能”的模式,讓金融服務像空氣般自然流動,讓小微企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便捷和溫暖。
當金融活水以精準的姿態滲入經濟的毛細血管,我們看到的不只是數字的增長,更是萬家燈火的溫暖圖景。寧德農商銀行用實踐證明:普惠金融不是簡單的讓利游戲,而是通過制度創新、科技賦能和生態構建,讓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他們的“潤物細無聲”的金融實踐,正在閩東大地書寫著新時代的“弱鳥先飛”故事。寧德農商銀行繼續以“繡花功夫”織就更加緊密的普惠金融經緯網,為小微經濟的發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動力。
來源:閩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