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全國兩會即將拉開帷幕,回顧 2024 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及的保險關鍵詞,保險業深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在農業保險、養老保險、長期護理保險、出口信用保險等方面表現出色,為民生保障和實體經濟發展交出高質量答卷。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關乎國計民生,農業保險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促進農業穩定發展中作用關鍵。2024 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適當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在全國實施三大主糧生產成本和收入保險政策,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
財政部數據顯示,2024 年中央財政撥付農業保險保費補貼 547 億元,推動我國農業保險保費規模達 1521 億元,同比增長 6%,為 1.47 億戶次農戶提供超 5 萬億元風險保障。自 2024 年 1 月 1 日起,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在全國全面實施,同時,財政部協同有關部門有序擴大大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范圍。
在河南省小麥主產區,2024 年春季遭遇罕見倒春寒,不少小麥田受災。當地投保的農戶在受災后,保險公司迅速勘查定損并發放理賠款,保障了農民基本收入,堅定了種糧信心。
在地方特色農產品保險領域,2024 年中央財政安排獎補資金 68 億元,支持超 500 種特色農產品保險發展,如西藏藏雞、寧夏枸杞等。各地保險機構與政府協作,開發 “政策性 + 商業性” 風險互補的保險產品。保險機構還利用衛星遙感等技術推進精準投保理賠,建立預賠付機制,助力農戶和企業災后恢復。
2024 年我國外貿 “三量” 齊升,出口信用保險助力穩定外貿增長。2024 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推動外貿質升量穩,包括 “加強進出口信貸和出口信保支持” ,這已是連續第 10 年提及 “出口信用保險”。2024 年出口信用保險被納入數十項政策文件,覆蓋多個領域。
中國信保作為我國唯一承辦出口信用保險業務的政策性保險公司,2024 年承保金額首次突破萬億美元,達到 10214 億美元,同比增長 10%;支付賠款超 25.8 億美元,增長 11.7%;服務客戶超 22.7 萬家,增長 12.4%。2024 年中國信保支持對共建 “一帶一路” 國家出口和投資 2815.7 億美元;支持對拉美、東盟和非洲出口同比分別增長 25.6%、17.4% 和 35.9%。
中小微企業是外貿主力軍但抗風險能力弱。2024 年中國信保開展專項行動,出臺惠企舉措,支持小微企業 19.8 萬家,同比增長 16.2%;支持小微企業出口 1808.4 億美元,同比增長 8.6%。
養老是 “家事” 也是 “國事”。2024 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全國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積極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我國養老保險體系包括三大支柱,2024 年養老金體系不斷完善,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鋪開,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產品不斷豐富。
政策層面,2024 年一系列政策支持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發展。9 月,國務院發文明確積極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10 月,金融監管總局鼓勵保險公司開發適應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新產品。12 月,個人養老金制度在全國鋪開,稅收優惠政策范圍拓展至全國。
目前,保險業已積累養老金規模超 6 萬億元,覆蓋近 1 億人。個人養老金專項產品有 960 款,其中保險產品達 177 款,涉及 24 家保險公司,涵蓋專屬養老保險產品等四大類,滿足群眾多樣化養老保障需求。
失能人員照護是社會 “痛點”,我國約有 4500 萬失能失智老年群體。長期護理保險是為失能人員提供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服務或資金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被稱為 “第六險”。
回顧近年《政府工作報告》,長護險多次被提及,從 “穩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 到 2024 年 “推進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去掉 “試點” 二字,意味著全國統一長護險制度目標更近一步。
全國各試點城市完善長護險基金籌措和待遇保障機制,如成都實現全民覆蓋,保障范圍擴展至中度失能人員。2024 年 5 月,國家醫保局印發相關管理辦法,明確全流程標準,提高長護險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保險機構在長護險經辦中利用大數據優化服務流程,加強風險控制,保障基金安全。同時,借助政策推動商業長護險發展。自 2016 年試點以來,截至 2024 年底,全國超 1.8 億人參保,超 260 萬人享受待遇,基金支出超 800 億元,改善了失能人員生存質量,減輕家庭負擔。
來源: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