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美股遭遇重挫后,港股市場2月26日走出獨立上漲行情。恒生指數放量飆升3.27%,恒生科技指數以4.47%的漲幅領跑亞太市場,南向資金單日凈買入超百億港元。
消息面上,香港特區政府發布最新財政預算案,宣布10億港元加碼人工智能研發。業內人士表示,隨著AI產業革命與消費復蘇形成共振,港股市場估值中樞有望在業績預期上修與資金持續流入中實現系統性抬升。
恒生科技指數創階段性新高
2月26日,港股市場三大指數集體高開,午盤恒生指數漲幅擴大至2.54%。Wind數據顯示,截至當天收盤,恒生指數漲3.27%,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漲3.46%,恒生科技漲4.47%。南向資金持續加碼,單日凈買入103.99億港元,2月以來累計凈買入超1160億港元。
具體來看,科技板塊領漲,恒生科技指數盤中一度漲逾5%,創下2021年12月以來新高。美團、京東分別上漲9.84%、8.45%,阿里巴巴、騰訊控股等權重股上行。消息面上,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布《二○二五至二六財政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并宣布預留10億港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
“在‘AI+’產業鏈爆發的背景下,港股市場正從‘紅利牛’邁向‘AI牛’。”長江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戴清認為,隨著AI產業格局改變,擁有較多AI應用和底層技術的港股科技公司或迎來產業生命周期的“第二春”,從價值股重新蛻變為成長股,業績兌現或許需要一些時間,但估值重構已經出現。
除科技板塊外,消費板塊表現同樣強勁。2月26日,港股消費ETF漲幅達5.8%,奈雪的茶暴漲逾33%,百威亞太漲超10%。與此同時,鋼鐵股、非銀金融股等也呈現上漲態勢,鋼鐵板塊內,中國東方集團漲逾40%,威華達控股漲逾20%;非銀金融板塊內,中金公司漲逾19%,中國銀河漲逾17%。
短期擾動不改反轉行情
近期,港股外圍市場不乏擾動。美國發布“美國第一”投資政策備忘錄、關稅加征持續推進、微軟堅持超800億美元資本支出等因素沖擊隔夜海外投資者情緒。此外,MSCI季度調整將于2月底落地,恒生系列指數成分股權重將于3月7日再平衡。
對此,中信證券表示,即便有短期事件性擾動,在AI敘事持續催化、企業基本面預期上修、全球資金輪動的背景下,港股市場仍將延續2024年以來的反轉行情。美國投資政策備忘錄并不會對全球資金投資中國企業產生實質性的影響。一方面,港股企業來自美國的收入占比已在2023年降至1.7%,對基本面影響有限;而指數層面的再平衡也僅有短期的影響。另一方面,年初以來南向資金日均凈買入港股68億港元,在近期美國經濟基本面已出現走弱跡象下,海外資金在中長期維度有望延續流入趨勢。
此外,在此輪上漲后,當前恒生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的動態PE僅處于歷史45%和31%的分位數,疊加業績預期的上修和賣空占比維持高位,港股市場安全邊際仍然充分。
展望港股市場未來走勢,交銀國際策略團隊認為,恒生指數下一輪上漲可能需要持續的催化劑和基本面敘事的驗證。其分析稱,港股市場近一輪上漲多由南向資金及短線被動資金所推動,長線主動資金流入尚不明顯。從當前的敘事邏輯來看,長線資金持續流入還需要看到更為明朗的盈利前景:一是技術持續進步,包括開源模型的進化升級和AI應用持續向產業縱深推進;二是內地AI生態長期增長趨勢初步驗證和更清晰化的商業邏輯;三是宏觀敘事節奏相配合,即增量經濟政策落地帶來需求端進一步改善。
來源: 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