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松原長嶺支行客戶經理走訪農戶,了解農作物種植面積等情況。
近年來,中國銀行吉林省分行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以金融之力精準滴灌廣袤農村,聚焦農業產業升級、農民增收致富、農村生態改善,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優化服務模式、下沉服務重心,為吉林省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能。從黑土地上的春耕備耕到人參產業的提質增效,從養殖業的規模化發展到高標準農田建設,該行以“金融之筆”書寫了一幅幅助力“三農”發展的動人篇章。
貸款送至田野間
備春耕時節,榆樹市廣袤的黑土地上,農戶們正緊鑼密鼓地備耕。然而,種子、化肥、農藥的采購資金缺口,一度讓不少農戶犯了難。吉林中行急農戶所急,主動對接農業部門,深入田間地頭,將金融服務送到農民家門口。
為破解農戶融資難題,吉林中行創新推出“種植貸”“農資采購貸”等金融服務方案,簡化審批流程,開辟綠色通道,確保資金及時到位。針對稻米產業,吉林中行以龍頭企業為核心,通過“核心企業+訂單農戶”模式,為種植大戶提供擔保貸款。
“多虧了中行的貸款,讓我有底氣準備春耕!”榆樹市于家鎮三道村的李大哥感慨。他計劃擴大種植規模卻苦于資金短缺,該行榆樹支行工作人員主動上門,快速辦理貸款,幫他備齊農資。榆樹支行的金融支持不僅保障了糧食安全,更推動當地稻米產業優化升級。稻米產量與品質雙提升,農民人均增收超10%,黑土地上的“金稻穗”正托起鄉村振興的新希望。
據了解,吉林中行聯合各鄉鎮政府和村委會推行“整村推進”服務,累計投放備春耕貸款超2億元,惠及農戶近六百戶,覆蓋種子、化肥采購全鏈條。
科技賦能備春耕
作為新成立的縣域支行,中國銀行松原長嶺支行以“服務下沉、科技賦能”為突破口,在春耕備耕中扛起大行擔當。從柏油公路到村間小道,支行員工驅車萬里,走訪上百家農戶,召開政銀企對接會,與鄉鎮干部、合作社負責人建立緊密聯系。
某蔬菜種植合作社計劃引進智能灌溉設備,卻因資金不足陷入困境。長嶺支行迅速行動,為其提供利率優惠貸款,助力設備順利落地。今年,該合作社蔬菜產量預計增長50%,不僅能夠滿足本地需求,還打開了周邊市場。此外,該行積極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與農業農村局、就業局聯動,為企業爭取貼息政策,投放專項貸款,推動農田基礎設施升級。
金融科技的應用更是讓服務“如虎添翼”。通過線上平臺,農戶可一鍵申請貸款、查詢進度,還能獲取農技指導。一位合作社負責人稱贊:“中行的服務既快又智能,幾天工夫資金就到賬了!”
金融活水潤“參”業
通化市,我國優質人參主產區,千家人參加工企業在此扎根。然而,融資難、成本高曾是制約產業升級的“攔路虎”。中國銀行通化分行立足地方特色,創新推出“人參貸”產品,為產業鏈注入金融活水。
針對龍頭企業,通化分行以純信用方式為集安益盛藥業提供1.7億元授信,利率下調55個基點,助力其技術研發與產能擴張。對于中小企業和個體戶,該行推出差異化服務,經銷加工類客戶通過“惠如愿·商E貸”線上申貸,種植戶則依托“益農快貸”獲得信用額度。
票據貼現服務也為企業減負增效,2024年以來,通化分行累計辦理貼現金額超過5千萬元。某參廠老板感慨:“中行真是雪中送炭吶!”如今,通化人參產業年產值突破千億元,金融“參”耕細作,讓“東北藥谷金娃娃”走向全國。
從春耕備耕到產業振興,從黑土地到長白山,中國銀行吉林省分行始終以服務“三農”為己任,將金融活水精準滴灌至田間地頭。截至今年1月末,該行在備春耕期間累計投放涉農貸款超20億元,惠及農戶超千戶,帶動客戶產值增長10%以上。
未來,該行將繼續深化產品創新,拓展服務場景,以“金融報國”的擔當助力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中國銀行吉林省分行正以實干之姿,在鄉村振興的壯闊征程上乘風破浪,書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來源:吉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