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的“甜蜜事業”再攀高峰。
3月3日,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蜜雪冰城”)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蜜雪冰城每股發行價為202.50港元,募資凈額為32.91億港元。截至當日收盤,蜜雪冰城大漲43.21%,總市值1093億港元。
無論是此前招股期間榮膺“凍資王”的盛況,還是上市首日股價的亮眼表現,蜜雪冰城都打破了新式茶飲企業上市即破發的魔咒,為沉寂多時的茶飲資本市場注入了一股久違的活力。
“蜜雪冰城有著鮮明的價值創造的特質,對消費者、對生態合作伙伴的普惠是蜜雪冰城創造的最核心價值。”高瓴投資團隊解釋道,2019年前后,消費市場談論最多的,是諸如消費升級、新消費等話題。彼時,蜜雪冰城已憑借加盟模式開設了4000多家門店,但由于其聚焦下沉市場,門店裝修風格和產品外觀并不“高大上”,因而未受到外界的廣泛關注。
“蜜雪冰城與其他茶飲品牌有著本質區別。”從打新散戶到餐飲業內人士,再到專業投資機構,多位受訪者不約而同地表達了這一觀點。雖然他們給出的理由各不相同——有的強調其完善的供應鏈體系,有的看重其獨特的產品定價策略,但都指向同一個結論:蜜雪冰城在新茶飲賽道中獨樹一幟。
蜜雪冰城的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蜜雪冰城在全球擁有46479家門店,覆蓋中國及海外11個國家。2024年蜜雪冰城共實現飲品出杯量約90億杯,實現終端零售額583億元(人民幣,下同),分別同比增長21.9%和21.7%。以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門店數量計,蜜雪冰城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現制飲品企業。
蜜雪冰城登陸資本市場僅僅是一個起點,在投資者為其亮眼數據歡呼的同時,其商業模式的長期韌性與增長路徑的可持續性仍面臨嚴峻考驗。
為何急于上市?
回顧蜜雪冰城上市之路,可謂是一波三折。
早在2022年,蜜雪冰城向中國證監會提交A股上市申請。計劃擱淺后,2024年1月,蜜雪冰城又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期間還經歷了一次招股書失效。2025年1月,蜜雪冰城更新上市申請書,沖擊資本市場終獲成功。
而與蜜雪冰城急切上市相伴的是,其營收和凈利潤快速增長,蜜雪冰城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和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分別為103.51億元、135.76億元、203.02億元和186.60億元;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分別同比增長31.16%、49.54%和21.22%。
從歸母凈利潤看,蜜雪冰城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分別為19.10億元、19.97億元、31.37億元和34.86億元,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分別同比增長5.3%、58.3%及42.3%。
另外,2024年第三季度末,蜜雪冰城的流動資產凈值為72.18億元,其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59.8億元,同比增長59%,在茶飲行業領先。而按照招股書,蜜雪冰城此次IPO擬募資凈額約32.91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0.8億元。
這不禁讓人深思:在資金儲備充足的情況下,蜜雪冰城為何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加速推進上市進程?
“這與其商業模式密切相關。”羅蘭貝格合伙人嚴威分析指出,現制茶飲行業壁壘較低,原料易得、配方簡單,加之加盟模式可實現快速擴張,短期內就能起量。現制茶飲市場規模龐大,準入門檻不高,產品迭代迅速,新品牌層出不窮,而消費者又容易喜新厭舊。
對此,餐飲業內人士也表示,加盟制餐飲企業雖然能夠快速開店,但要實現長遠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或許正是意識到這一點,蜜雪冰城在上市致辭中強調“上市只是一個新的起點”。其股票代碼“2097”寓意深遠,到2097年恰逢品牌創立百年,與其“簡單、專注,做受人尊敬的百年品牌”的企業愿景不謀而合。
“蜜雪冰城將自身定位為全球化企業,上市無疑將為其國際化戰略,特別是海外市場拓展,帶來顯著的品牌背書效應。”嚴威深入分析指出,“同時,上市也將為企業的規模化擴張提供資金支持,優化公司治理結構,并為股東創造財富變現渠道,總體而言利大于弊。”
掘金下沉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市前,蜜雪冰城僅有一輪外部融資。2020年12月,高瓴、美團龍珠、CPE源峰三家機構聯合投資蜜雪冰城。其中,高瓴作為領投方,投資了9.33億元,持有453.5萬股,持股比例為4%,是當時最大的外部股東之一。
“蜜雪選擇和高瓴合作,首先是因為雙方價值觀高度契合。雙方想做的,都是普適化的、每個人都能消費得起的品牌。”高瓴投資團隊表示,2019年前后,消費市場談論最多的,是諸如消費升級、新消費等話題。同一時間,拼多多發展迅猛,給人以“下沉市場廣闊”的初印象。
“此前看過不少互聯網項目,投資風格是‘互聯網的一大價值在于價格平權’,于是決定到下沉市場,通過觀察消費現象、消費業態,尋找下一個有規模、有市場,同時又讓普通人都能消費得起的品牌。”高瓴投資回憶道,“2019年,我們撲到三四線城市看機會,以‘掃街’的方式搜尋投資標的,最終發現了蜜雪冰城。早期在與蜜雪冰城接觸時,就敏銳地捕捉到,在現制茶飲領域,蜜雪冰城有著鮮明的價值創造的特質。”
蜜雪冰城在三線及以下城市的門店數量持續保持增長態勢,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九個月,公司三線及以下城市的門店數量分別為11590家、15549家、18880家及23162家,保持每年新增3000~5000家門店數的高速增長。
從門店規模和布局廣度來看,蜜雪冰城已然與其他茶飲品牌拉開了顯著差距。“真正能夠深耕下沉市場的品牌并不多,在現制茶飲行業,能將價格帶穩定控制在10元以下的僅有蜜雪冰城一家。”某加盟連鎖品牌市場負責人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坦言,“二三線城市與鄉鎮市場的消費能力存在明顯差異,下沉市場雖然潛力巨大,但關鍵在于品牌能夠滲透到哪個層級。”
盡管國內現制茶飲行業整體增速放緩已成定局,蜜雪冰城依然保持著強勁的擴張態勢。其在招股說明書中明確表示“將持續拓展在中國的門店網絡”。2025年初,蜜雪冰城進一步優化了開店策略,強調了開店標準:首先深耕已開發商圈,減少異地管理成本;其次合理布局點位,關注景區、院校、新商場、交通樞紐、廠區等空白市場點位;第三,挖掘下沉市場,對經濟發展較好的空白鄉鎮進行開發。
破局,道阻且長
海外市場或將成為蜜雪冰城未來發展的關鍵突破口。全球現制飲品行業正處于快速增長期,據灼識咨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國農業部等權威機構數據顯示,全球現制飲品市場規模已從2018年的5989億美元攀升至2023年的7791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5.4%。預計2023年至2028年間,這一增長率將進一步提升至7.2%,到2028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1萬億美元,占據全球飲料市場近半壁江山。
自2018年布局東南亞市場以來,蜜雪冰城已取得顯著成果。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其在東南亞地區門店數量突破4000家,成為該地區最大的現制茶飲品牌。“東南亞本土品牌難以在價格與品質上與蜜雪冰城抗衡,蜜雪冰城性價比優勢明顯。”嚴威分析指出,“同時,蜜雪冰城注重本土化運營,例如在印尼門店設置休息區,充分適應當地氣候與消費習慣。”不過,他也強調,“當然,并不是說蜜雪冰城可以在每個海外市場都無往不勝,在日韓市場就感覺更多是打造形象店。同理于其在國內做下沉市場,也是類似的。”
嚴威進一步指出,“未來競爭的核心將聚焦于成本效率的精準把控與前瞻性創新能力的提升。真正優秀的品牌應當具備引領消費趨勢的能力,而非被動迎合市場需求。”在成本控制方面,蜜雪冰城展現出了顯著優勢。通過構建完整的端到端供應鏈體系,其在河南、海南、廣西、重慶、安徽等地設立了五大生產基地,實現了核心飲品食材的100%自產。
蜜雪冰城中央工廠大咖國際相關負責人表示,蜜雪冰城能夠以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的價格采購眾多核心原材料,例如,就同類型、同品質的奶粉和檸檬而言,蜜雪冰城2023年的采購成本較同行業平均分別低約10%及20%。
“蜜雪冰城通過自建工廠,連奶粉、糖等基礎原料,都由工廠經理親自到拍賣市場競拍采購,在確保原料質量的同時,徹底杜絕了中間商賺取差價的環節。”高瓴投資團隊表示,這也是他們看中的要素,并且在雙方達成投資后,蜜雪冰城更是主動邀請高瓴創始合伙人李良,其曾操盤百麗項目,對數字化有著豐富的經驗,加入公司董事會,以借助高瓴的專業力量推動自身的數字化進程。
然而,在創新層面,蜜雪冰城與所有現制茶飲品牌一樣面臨挑戰。此前,蜜雪冰城推出的6元茉莉奶綠,雖成功借勢輕乳茶風潮,成為霸王茶姬“伯牙絕弦”的平替款,但其長期依賴的大單品策略能否持續奏效仍存疑問。正如招股書中所警示的,“行業競爭日趨激烈”,消費者的偏好變化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變量。
(稿件來源:證券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