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首創環保集團智慧環保事業部總經理黃綿松關注了城市環境基礎設施資產的數智管理以及城市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
黃綿松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加大城市環境基礎設施投入力度,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重要支撐,同時也形成了龐大的環境基礎設施資產。
2023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行動(2023—2025年)》,提出加快構建集污水、垃圾、固體廢棄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和監測監管能力于一體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推動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逐步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鎮和鄉村延伸覆蓋的環境基礎設施網絡,提升城鄉人居環境,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深化城市建設、運營、治理體制改革,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為加強城市環境基礎設施資產運營管理,創新城市經營模式和推進城市財政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
同時,黃綿松也指出了當前城市環境基礎設施資產管理存在的明顯不足之處:一是缺乏統一的標準,二是職責分工不明,三是家底不清不實,四是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債務管理銜接不緊密。
黃綿松稱,加強城市環境基礎設施的資產管理非常重要,特別是在城市發展進入存量提升階段以及財政轉型的客觀條件下顯得尤為迫切。對此他提出了四點建議,分別是:
第一,完善環境基礎設施資產標準體系。一是加強環境基礎設施資產標準體系研究,系統梳理城市環境基礎設施資產管理需求和現有相關標準,統籌推進標準體系的研究工作;二是加快面向新質生產力要求的環境基礎設施資產數據化系列標準制定,構建適合資產管理現狀和未來發展需要的資產分類編碼及信息收集標準,為后續資產統計、分析和數據利用奠定基礎;三是開展城市環境基礎設施配置標準的研究工作,探索不同人口規模、經濟體量、地理特征、發展階段、發展前景、財政承受能力等條件下的環境基礎設施資產配置特點,為城市的市政規劃、建設以及更新決策提供支撐。
第二,理順環境基礎設施資產管理體制。一是進一步明確職責分工,合理劃分主管部門和管護單位職責邊界,加強環境基礎設施資產管理統籌協調,堅持建管并重,維護環境基礎設施資產安全、完整;二是強化責任落實,構建財政部門、主管部門、建設單位、管護單位分級管理、權責一致的監督管理機制,推動環境基礎設施資產合理配置、科學管護、規范處置;三是推動規范核算,對采用各類投資建設方式形成的環境基礎設施資產,按照基本建設項目管理等相關要求,辦理項目竣工財務決算,做好相應資產確認、財務調整、資產移交等工作。
第三,探索環境基礎設施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一是摸清環境基礎設施資產種類、權屬、構成、規模、位置關系等基礎信息,建立信息數據庫;二是評估各單元設施資產利用狀況、資產使用績效、老化程度改造更新資金需求、實施主體財務狀況,確定改造更新方案、謀劃實施項目;三是制定投資規劃和財政預算,將設施資產使用中的價值損耗、維護和管理費用、更新成本等財務信息納入財政預算管理,實現存量資產清查、資產利用狀況和績效評估、資產維護和管理、資產更新規劃、投資和財政規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第四,提升城市環境基礎設施資產數智管理水平。一是推動建設資產標準、清查、統計一體化數據平臺,助力摸清環境基礎設施資產家底,實現海量資產數據高效采集、展示與交互;二是將環境基礎設施資產的投資、建設、運營、管護流程集成到一個平臺,便于多主體的工作協同;三是推動資產管理業務融入預算管理業務一體化系統,提高數據準確性,融合全生命周期數據開展大數據、AI分析,對工程改造、擴建、新建,以及城市規劃建設發展方向提供參考;四是開展環境基礎設施資產全生命周期數智管理試點工作,對在全國范圍內鋪開提供實例借鑒。
來源:經濟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