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相關產權交易平臺獲悉,嘉合基金的兩大股東 —— 中航信托和山東通匯資本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均在尋求股權退出,這一現象引發市場關注。
2 月 27 日,通匯資本持有的嘉合基金 4.9% 股權在山東產權交易中心掛牌轉讓,該部分股權轉讓底價為 3196.37 萬元,保證金為 320 萬元,掛牌起止日期為 2025 年 2 月 27 日至 2025 年 3 月 26 日。
這并非通匯資本首次嘗試轉讓這部分股權。早在去年 11 月,該部分股權就曾以相同的底價公開出售,掛牌起止日期為 2024 年 11 月 12 日至 2024 年 12 月 9 日。
在通匯資本多次嘗試尋覓買家之時,嘉合基金的第一大股東中航信托也在尋求退出。從北京產權交易所查詢獲悉,中航信托持有的嘉合基金 27.27% 股權也正待售,且目前仍無意向受讓方。
2024 年 11 月 4 日,中航信托以 1.78 億元底價轉讓其持有的嘉合基金 27.27% 股權,信息披露結束日期為 2025 年 3 年 7 日。公開信息顯示,中航信托作為嘉合基金的并列第一大股東,早在 2022 年下半年便開始謀求 “清倉式” 退出。然而,自 2022 年 12 月首次掛牌以來,這部分股權多次掛牌轉讓均未成功。
作為一家成立已有 10 年之久的基金公司,嘉合基金為何遭遇股東 “清倉式” 退出?其經營狀況和未來發展前景究竟如何?
公開資料顯示,嘉合基金成立于 2014 年,注冊資本 3 億元,注冊地為上海市。根據公開財務數據,2023 年嘉合基金營業收入為 1.31 億元,凈利潤虧損 953.87 萬元。截至 2024 年三季度末,該公司資產總計 2.33 億元,負債總額 1.31 億元,營業收入 1.05 億元,凈利潤 396.39 萬元。盡管 2024 年前三季度實現盈利,但整體財務狀況仍顯脆弱。
從管理規模來看,嘉合基金在公募基金行業中屬于小型公司。數據顯示,截至 2024 年四季度末,嘉合基金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為 406.01 億元,在 162 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 93 位。其產品類型以債券型基金為主,管理規模約 285.74 億元,貨幣基金規模為 103.03 億元,而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規模合計不足 18 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自 2023 年 7 月以來,嘉合基金未有新產品成立,自 2023 年 4 月以來也未有產品上報或獲批。
此外,嘉合基金的股權結構較為分散,股東之間的利益協調和公司治理問題,也被認為是制約其發展的一大因素。中航信托與上海慧弘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并列為嘉合基金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均為 27.27%。此外,福建圣農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廣東萬和集團有限公司、通匯資本和北京智勇仁信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分別持股 18.18%、17.83%、4.9% 和 4.55%。
有公募行業人士稱,嘉合基金股權多次掛牌轉讓未果,反映出市場對其未來發展前景的擔憂。一方面,基金行業競爭激烈,頭部效應明顯,小型基金公司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另一方面,嘉合基金的產品結構單一,主要以債券型基金為主,缺乏多元化的產品線,難以吸引更多投資者。此外,公司近年來的財務表現不佳,尤其是 2023 年度的虧損,進一步削弱了市場對其的信心。
來源: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