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作為解決高賠付風險新能源汽車“投保難”問題的重要舉措,“車險好投保”平臺正式上線。任何新能源車主在常規渠道投保遇到困難時,都可以選擇通過該平臺鏈接保險公司投保,且保險公司不得拒保。
上線一個月,“車險好投保”成績如何?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25日,“車險好投保”平臺累計注冊用戶已達18.5萬人,首批接入的10家大中型財險公司已通過平臺承保11.4萬輛新能源汽車,提供保險保障944.9億元。另外,2月底,第二批20家左右財險公司將陸續接入平臺。
目前來看,“車險好投保”切實解決了新能源汽車“投保難”問題。接下來,新能源車主關心的“投保貴”問題如何攻克?
切實解決“投保難”
新能源汽車市場近年來快速發展。根據乘聯會數據,2024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零售銷量達到1089.8萬輛,同比大幅增長40.7%;同期燃油車零售銷量為1199.4萬輛,同比下滑14.1%。新能源汽車無疑成為拉動汽車銷量增長的重要動能。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專務副秘書長許海東預測,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有望繼續保持高增長,達到1600萬輛,同比增長24.4%。國內滲透率將進一步提升。
在新能源汽車銷量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部分新能源車主卻“投保無門”,反映新能源車險“投保難”的聲音不絕于耳。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某保險公司拒接新能源貨車投保”“新能源封閉式貨車不讓續保”“新能源貨車投保不能換保險公司”等投訴比比皆是。
新能源車主于先生就因利用閑暇時間接單跑網約車,在第二年續保時被多家保險公司拒保,有個別愿意承保的公司,保費也上浮了很多。“不是不想上保險,而是性價比太低,可選擇的商業險也太少了。”于先生說。
“車險好投保”平臺的推出,正是為了貫徹落實金融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聯合印發的《關于深化改革加強監管促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為高賠付風險的新能源汽車提供便捷的投保渠道,確保保險公司不得拒保,從而有效實現愿保盡保。
金融監管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任何新能源車主在常規渠道投保遇到困難時,可選擇通過“車險好投保”平臺鏈接保險公司投保,且保險公司不得拒保。
據實操,目前,“車險好投保”平臺在其微信服務號和支付寶生活號均上線了投保鏈接,個人用戶在完成賬號注冊并進行實名認證后,即可進入投保環節。在選擇保險公司后直接跳轉到該承保公司的投保頁面,按正常流程投保即可。該平臺信息顯示,其服務對象為新能源高風險車輛用戶,可一起投保新能源汽車交強險和商業險,或者單獨投保交強險、商業險,投保流程基本順暢。
另外,自1月25日“車險好投保”正式上線以來,多家投訴平臺新上傳的新能源汽車被拒保的相關投訴大幅減少。
“投保貴”問題凸顯
從市場反饋來看,“投保難”問題基本已經有了解決途徑。那么,備受新能源車主詬病的“投保貴”問題又要如何解決?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迅猛發展,新能源車險需求激增。然而,由于新能源車險與傳統燃油車險在風險特征、定價模型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消費者在投保過程中常常面臨“投保貴”難題。這一問題也遭到了不少新能源車主,特別是營運車輛車主的吐槽。
“盡管電動貨車存在較高風險,但為了控制成本,我認為可以僅投保迫切需要的人員保障。然而,按照營運性質投保時,保額300萬元的三者險報價高達6000余元,再加上車上人員責任險(司機)、車上人員責任險(乘客)以及車上貨物責任險,總保費接近8000元。”一位電動貨車車主表示,“這個價格實在高得讓人無法接受,遠遠超出了預期和承受能力。”
這位電動貨車車主的困境反映出新能源車險市場在滿足車主實際需求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挑戰。
安徽的陳女士談到新能源車險報價時也是一臉無奈:“這是我買新能源車險的第三年,保險公司無故漲價。新車第一年的保費是4000多元,第二年是3000多元,第三年卻漲到了7000多元。我都是在同一家保險公司買的,今年聽到保險公司的報價,整個人都蒙了。業務員的意思是新能源車險不好買,車上人員責任險不調到那么貴不給出單!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這個報價實在接受不了。”
陳女士反映的問題不是個例。在采訪中發現,部分新能源車主表示車險保費有一定上漲,部分車主還因此選擇只投保交強險。
不過,在采訪中也發現,新能源車險保費存在“兩極分化”的情況。新疆的馮女士對自己的新能源車險報價很滿意,“第一年車險保費是5600元左右。由于我的車一直沒出過險,第二年保費只要4000余元,到今年第三年只有3200元。”
從“車險好投保”平臺上投保的魏先生表示:“之前給新能源車投保總是碰壁,不是保費太高就是保險公司不愿承保。現在,我在平臺上對比了幾家保險公司的報價,最終選擇了一家我認為保費稍微合理且服務優質的公司。”
為何投保價格難以下調
為什么不少消費者覺得新能源車險價格偏高?
某財險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新能源汽車的保費通常按照國家補貼前的車價計算,而非車主購買的實際價格,這使得不少車主感覺保費偏高。此外,新能源汽車的品牌、車型以及年行駛里程等因素也是保費定價的重要考慮因素。這些因素導致新能源車險保單相當于“一單一議”,即使是相同車型的不同駕駛人,車險費用也可能出現較大差別。
中國精算師協會和中國銀保信有關負責人也曾就新能源車險“投保貴”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首先,新能源汽車的維修成本較高。當前,新能源汽車一體化、智能化程度較高,智能設備以及配件局部損壞后通常需要成套維修更換,對維修經濟性考慮有所不足。并且,很多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企業采用了維修授權模式,不同企業維修體系之間也相對封閉,使得零配件和維修工時價格偏高。
其次,新能源汽車本身出險率較高。一是新能源汽車憑借低使用能源成本的優勢,成為營運類車輛的優先選擇。數據顯示,2024年,新能源汽車中營運車占比較燃油車高10個百分點,使用強度偏高。二是新能源車主相對年輕,車主駕齡相對較短。三是新能源汽車有著提速快、噪聲小等特點,行駛過程中外界往往不易察覺,相對容易出險。
中再產險統計數據顯示,各種使用性質的新能源汽車出險頻率幾乎均高于傳統燃油車。其中,新能源汽車中占比最高的家用車出險率高達30%,顯著高于燃油車的19%。從案均賠款來看,新能源汽車案均賠款整體高于傳統燃油車,家用車達到7200元,高出燃油車近600元。
再次,部分車險價格與車輛的使用性質錯配。新能源汽車普遍存在兼職網約車按家用車投保、兼職營運貨車按非營運貨車投保等情況,但非營運車輛保險平均價格僅為營運車輛的一半,這導致保險價格與車輛使用性質存在錯配,保費充足度不夠。
最后,部分車險價格與車輛風險不匹配。新能源汽車發展時間短、車型迭代快,保險數據積累不足,基準費率也存在偏差。目前,新能源車險自主定價系數范圍為在0.65到1.35之間。也就是說,保險公司可在基準費率基礎上最高上浮35%、最低下降35%。這與燃油車自主定價系數范圍在0.5到1.5之間相比,保險公司對新能源車險保費調價空間更小,導致難以充分反映車輛的真實風險水平。
在高昂的理賠成本壓力下,保險公司為了維持財務健康和市場競爭力,不得不提高新能源車險保費。國信證券在研報中稱,新能源汽車整體賠付情況及綜合成本率相對弱于傳統燃油車業務,盈利空間受限。
如何做到投保“不貴”
新能源車險價格相對偏高的現象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采訪過程中,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要改善這種情況,使新能源車險市場健康發展,需要政府、保險公司、汽車廠商、維修廠家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新能源車險成本偏高的問題,僅靠保險行業自身無法解決,需要車企從生產工藝和售后服務等維度與險企共同解決。”業內人士表示。
“首先,電池廠商先進的制造技術和集中的市場份額,可助力險企提高對相關環節風險的管理能力。同時,借助第三方平臺科技賦能,險企有望加強轉型突圍,提升風險識別能力。”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通過讓維修市場充分競爭,改變由汽車生產廠家定價的局面,或許能解決新能源汽車在維修支付定價方面的難題。要發展區別于廠商、4S店的第三方新能源汽車維修機構,從生產源頭提高新能源汽車易損件的可維修化程度,不斷改良工業設計,降低汽車維修成本。”
另外,業內一致認為,相關部門應積極制定政策、尋求解決方案,保障車主合理權益,推動新能源車險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近日,我國新能源車險領域迎來首個指導意見,提出一攬子政策舉措,促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1月24日,金融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聯合發布《關于深化改革加強監管促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將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車維修使用成本,創新優化新能源車險供給,更好維護消費者權益,促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
這一文件的出臺以系統性、一攬子改革措施為特點,從降低維修成本、風險分級、優化定價機制到創新保險產品、完善數據共享等方面全方位出擊,不僅著眼于化解“投保貴”問題,更夯實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穩健發展基礎。
新能源車險健康穩定發展也離不開保險公司的創新探索。有關專家認為,保險公司應增強風險識別和評估能力,不斷優化風險評估模型,提高定價準確性,并通過技術創新和服務優化來降低成本,有效控制綜合成本率。保險公司應與新能源汽車制造商、電池供應商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共同降低維修成本和理賠風險。
據東吳證券測算,2025年,新能源車險保費收入規模將達1865億元,占車險總保費比例約為17.9%;2030年,將達4541億元,占比約為32.1%。
在新能源汽車快速普及的背景下,新能源車險既面臨挑戰,也充滿機遇。只有通過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產業鏈協同,才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相關鏈接
新能源車險改革持續推進
2020年9月
原銀保監會發布《關于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支持行業制定新能源汽車保險示范條款。2021年12月,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產品上線。
2024年1月
金融監管總局財險司下發《關于切實做好新能源車險承保工作的通知》,明確交強險不得拒保,商業險愿保盡保;險企全面排查整改,不得在系統管控、核保政策等方面對特定新能源車型采取“一刀切”等不合理的限制承保措施。
2024年9月
《國務院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布,提出以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為重點,深化車險綜合改革。在同年9月27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金融監管總局財產保險監管司司長尹江鰲表示,下一步,將以新能源車險改革為切入點,持續深化車險綜合改革,研究優化新能源車險自主定價系數范圍,探索家用車網約運營組合產品,探討高賠付車輛風險分擔機制,盡量解決投保難問題。
2024年12月
金融監管總局發布的《關于強監管防風險促改革推動財險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豐富新能源車險產品,優化市場化定價機制,研究出臺推動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持續深化車險綜合改革。
2025年1月
金融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聯合發布《關于深化改革加強監管促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車維修使用成本,創新優化新能源車險供給,更好維護消費者權益,促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1月25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支持上海保險交易所搭建的“車險好投保”平臺正式上線,目前已有32家財險公司接入該平臺,共承保新能源汽車11.4萬輛。
來源: 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