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奢侈品品牌范思哲和Jimmy Choo可能要被賣了。
本周早前,有媒體報道稱,普拉達正準備從美國奢侈品集團Capri手中收購范思哲。據知情人士透露,兩家公司正接近達成協議,交易可能在“數周內”完成。另有消息稱,普拉達在考慮收購范思哲和Jimmy Choo兩個品牌,預計資本開支為15億~20億歐元。
普拉達周二發布2024年財報后,首席執行官Andrea Guerra在電話會上回應公司的投資計劃時表示,公司重點是發展現有品牌,但也考慮潛在的并購機會。
周三港股開盤后,普拉達一度跌8.9%至62.25 港元,創近一個月來新低,到午盤小幅拉升,當日收跌3.88%。盡管普拉達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財報,但不少投資者依然對收購案感到擔憂,收購后范思哲和普拉達如何協調品牌調性、重組渠道,普拉達能否維持財務穩健,都是前路的現實挑戰。
在奢侈品行業普遍陷入困頓之際,品牌之間的收并購愈演愈烈,用相對較低的價格收割優質資產,是凜冬帶來的機會,正如伯納德·阿諾特就是通過“買買買”打造出龐大的奢侈品帝國、走向世界首富之位,但普拉達想要復制LVMH的劇本可能并不容易。
普拉達的“算盤”
Capri集團最初憑借Michael Kors發家,2017、2018年分別收購Jimmy Choo和范思哲擴大版圖。但幾個月前,Capri就傳出要“割肉”出售范思哲,原因無他,因為公司營收慘淡,難以承受范思哲一直巨虧了。
Capri2月初發布的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12月28日的第三財季,公司收入同比下滑11.6%,當季凈虧損 5.47 億美元,范思哲是旗下三大品牌里失血最嚴重的,第三財季營業額同比銳減15.0%,經營虧損從1400萬美元擴大到2100萬美元。
在Capri集團公布了黯淡的財報后,標普將其評級從BBB-連降兩級至BB級,也就是俗稱的垃圾級。
時尚行業分析師唐小唐表示,在2020年以前,Capri集團的業績表現就很一般,營收增長甚至跑不贏通脹。疫情期間有過一段時間的“回春”,主要受到四大奢牌(LV、愛馬仕、香奈兒、古馳)產量壓縮、需求外溢帶動,近年奢侈品整體銷量放緩,加上這個行業又有著重投資的特點,新店擴張、老店重裝、品牌營銷等都需要巨額資本投入。但Capri集團自由現金流已經捉襟見肘,就很難繼續維系好幾個品牌的運轉。
媒體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在盡職調查沒有發現什么風險后,普拉達和Capri集團已經在推進私下談判,可能會在這個月底敲定收購范思哲的交易,不過時機和估值還不確定,談判仍有可能破裂。
普拉達會考慮接盤連年虧錢的范思哲,官方尚未給出解釋說法,但外界猜測,從市場估值、業務布局的角度看,這波收購普拉達或許不虧。
西交利物浦大學教授郭劍光分析,普拉達考慮收購范思哲,可能更多是為了提升集團在資本市場的市值,而不主要是帶動銷售,因為經濟疲軟,范思哲的市場前景并不明朗。不過,范思哲有很強的品牌知名度,盡管對新中產吸引力一般,但老忠粉的黏性很強,所以普拉達也需要范思哲這樣的“老奢”來平衡現在的品牌風險組合,這也是資本市場樂見的。
在奢侈品行業,常常以市值論英雄,雖然普拉達品牌調性夠高,但220億美元的市值,只夠得上站在金字塔尖的LVMH(3610億美元)、愛馬仕(2862億美元)、迪奧(1195億美元)、歷峰集團(1190億美元)的零頭。
在郭劍光看來,趁低價收購范思哲,或將帶動普拉達提升市凈率、目標市盈率以及目標價,這對于公司的市值管理有著絕對正面的意義。
上海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教授崔麗麗表示,這一收購或許可以進一步豐富普拉達的奢侈品牌多元化和包容性,進一步擴展其客群,覆蓋更多的潛在市場,對于整體規模的擴大和聲量的提升,以及現有渠道的互補發展會有更大的空間。
一直以來,奢侈品業都是意大利的“門面產業”,但是近幾年,意大利引以為傲的老奢卻常常落入為別人做嫁衣的尷尬處境,比較知名的就是意大利品牌古馳、華倫天奴先后被法國開云集團收購,寶格麗、Fendi、Lora Piana被LVMH收購而失去意大利籍。
普拉達若收購范思哲,卻是難得的品牌回流。唐小唐認為,范思哲這幾年營收經常在盈虧線以下掙扎,收購范思哲短期內對普拉達的財務狀況來說沒有多大好處,甚至還會形成拖累。但從長遠角度看,普拉達會做出這一選擇,可能也希望把意大利品牌從國外帶回意大利,同時整合出競爭力更強的本土奢侈品公司,和法國、美國的奢侈品巨頭競爭。
整合的難題
當地時間周二,普拉達公布了2024年財報,奢侈品過冬,普拉達卻貢獻了意外強勁的業績表現。
財報顯示,去年集團營業收入達54.3億歐元,按固定匯率計算同比增長17%,凈利潤同比大增25%,都超出先前分析師預期。財報表示,這波逆勢上揚主要受到旗下品牌Miu Miu銷售火爆的帶動。
不過,財報的亮眼表現沒有得到資本市場的積極反饋,部分投資者甚至感到擔憂,收購范思哲可能利好普拉達的長期發展,但是至少短期一兩年內,范思哲會是個負擔,或者說“燙手山芋”。
此前瑞銀分析師Susy Tibaldi曾向媒體表示,范思哲要扭轉困局可能至少需要數年時間,它有很多需要改革的地方,比如大范圍的打折促銷還有過寬的產品線,都脫離了其奢侈品的定位。但是普拉達如果能以很有吸引力的價格收購這類資產,潛力也很可觀。
伯恩斯坦奢侈品分析師Luca Solca也認為,范思哲可以和普拉達現有品牌形成互補,但是收購路上依然存在一些障礙,普拉達的并購記錄很糟糕,重振范思哲考驗能力,需要足夠多的資金、管理層重視和短期犧牲。
此前,普拉達的收購史大多以失敗告終。1999年,普拉達曾重金收購設計師品牌Helmut Lang和Jil Sander,但后來都因為設計理念和商業路線分歧,兩個收購來的品牌很難和母公司形成合力,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成為普拉達營收的拖累,Jil Sander更和普拉達糾紛不斷,最后普拉達只能折價出售。2000年,普拉達還與LVMH集團聯合收購了Fendi的多數股權,但Fendi的財務困難也一度拖垮普拉達,使其負債累累。
“多品牌矩陣是很難發展的,”唐小唐也對普拉達收購范思哲持保留態度,在他看來,并購之后如何整合和分配資源是個難題,奢侈品牌依賴持續的重資產投入,但是一個集團的資源是有限的,在不同品牌之間怎么分配資源經常是個難題,就像LVMH擁有非常多的奢侈品牌,但旗下發展一般的品牌也有不少。所以這幾年單品牌的發展策略可能會更成功,最典型的是愛馬仕,聚焦核心人群,最大化資源投入。
中泰證券在去年10月發布的一份研報中提出,奢侈品賽道上最好的“單品牌”公司愛馬仕反而比最好的“多品牌”公司LVMH更穩健,因為多品牌公司在增加品牌的同時,往往增加了非核心用戶占比,而無論有多少品牌, 他們的非核心客戶在宏觀經濟中的消費波動是同向的,在下行階段很難激發他們的購買行為,難以起到“分散風險”的效果。
不過,收并購這張牌如果打得好,或許也能實現優勢互補和放大的效應。
“奢侈品寒冬里,收購合并會大大增加,這是弱品牌自救與有實力品牌集團的機會。”郭劍光說道。
特朗普關稅風險縈繞
在經歷了長達一年多的頹勢后,去年四季度開始,奢侈品行業似乎出現了些回暖的跡象。擁有卡地亞、梵克雅寶、積家等奢侈品珠寶、手表品牌的歷峰集團,在去年四季度創造了公司有史以來最高的單季銷售額,還有一直處于困境的LVMH、開云集團、Burberry,去年四季度的業績表現也比此前市場悲觀的預測要好。
進入2025年,奢侈品公司似乎也有著不俗的開端。LVMH首席執行官伯納德·阿諾特上個月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我們滿懷信心地邁入2025年,今年開局相對良好,Louis Vuitton迄今已實現兩位數增長?!?/span>
奢侈品作為高端消費品,一定程度是全球經濟的風向標,也是歐洲資本市場的重要板塊,這是否意味著行業正在逐步走出陰霾?
郭劍光預計,奢侈品行業在2025年第三季度之前都不會有什么驚喜?,F在特朗普百日新政未過,只有當百日后其政經政策明朗化,市場才會有更多動力發展。
近兩年,美國已漸漸成為各大奢侈品牌的關鍵角斗場。美國銀行預測,今年美國消費者將占奢侈品全行業收入增長的50%以上。
唐小唐表示,美國是全球第一大奢侈品市場,之前奢侈品公司常將增長乏力歸因于中國銷量放緩,但展望2025年,中國經濟呈現出溫和復蘇態勢,反而不必過于擔憂中國奢侈品市場的收縮,歐洲市場預計還會維持平穩,不會有太多增量。
“更大的風險是在美國,”唐小唐強調,一來,最近美股的劇烈回調,反映出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出現了逆轉,衰退的風險卷土重來,二來特朗普的關稅風險不容小覷,不久前巴菲特也發出了強烈警告,稱“關稅是戰爭行為”,特朗普頻繁揮起關稅大棒,加劇的是國內通脹風險,若通脹重燃將抑制消費信心,還會推高奢侈品行業的用工、房租等成本,成本端壓力傳導給價格端,奢侈品一再漲價也將對銷量構成威脅。
貝恩咨詢在去年年底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預計2025年全球個人奢侈品銷售額將出現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萎縮。如果該行業受到特朗普的關稅打擊,前景可能會惡化。
誠然,關稅、通脹帶來的奢侈品提價,都在頂級富豪的可接受范圍,但隨著中產愈加傾向理性消費,可能會有越來越多人拒絕為“昂貴的面子”買單。
(稿件來源:證券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