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3 月 5 日,已有 124 家險企披露了 2024 年個人短期健康險的整體綜合賠付率,其中位數約為 38.20%。在這些險企中,65 家險企的個人短期健康險綜合賠付率同比上升,占比約 52.4%,另外 59 家險企的賠付率同比下降。
從險企類型來看,人身險公司的個人短期健康險賠付率整體高于財險公司。74 家人身險公司的個人短期健康險賠付率中位數約為 39.77%;50 家財險公司的個人短期健康險賠付率中位數約為 35.36%。
值得關注的是,有 4 家險企的個人短期健康險賠付率高于 100%,10 家險企該項數據為負數。從險企公告可知,賠付率過高主要是因為部分險企業務規模小,再加上單筆大額理賠,致使賠付率波動大;賠付率為負主要是由于未決賠款準備金釋放、部分業務退保等情況。例如,某險企因 2024 年個人短期健康險業務規模小,僅有的 1 單理賠再保后賠款支出高,使得賠付率達到 289.29%;還有險企因個別被保險人賠付且業務規模小,賠付率波動大。另外,某險企因統計期間內再保后未決賠款準備金釋放,再保后未決賠款準備金提轉差為負且絕對值大于再保后賠款支出,導致綜合賠付率為負。
業內專家表示,險企個人短期健康險的賠付率受險企存量業務規模、未決賠款準備金的計提與轉回、產品停售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所以具有較大的波動性。從長期來看,個人短期健康險業務保持 70% 左右的賠付率,才更有利于實現消費者和保險公司的利益平衡,也有助于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按照消費者的需求和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準,目前行業短期健康險的整體賠付率仍然偏低。
除了個人短期健康險行業整體賠付率偏低外,當前健康險在我國創新藥械市場的支付比例也不高。業內認為,這兩個問題需要在我國健康險市場未來的發展中逐步解決。
近年來,我國健康險市場持續快速發展。相關數據顯示,截至 2024 年 9 月底,我國有 157 家保險公司開展健康保險業務,累計承保近 8 億人次。保險業積累的長期健康保險責任準備金超過 2.3 萬億元,為客戶未來醫療健康提供了堅實保障。2024 年,保險行業健康險保費達 9774 億元,同比增長 8.2%。
然而,我國健康險在創新藥械銷售市場的支付比例較低。相關白皮書顯示,2024 年,創新藥械市場規模估算金額達 1620 億元,較 2023 年同比增長 16%。其中,醫保基金支付約占 44%,個人現金支付約占 49%,商業健康險支出約占 7%。
分析原因,相關負責人表示,商業健康險在醫療支出中比例低,主要是受保險深度和密度低、保險覆蓋面窄、保障程度不足等因素影響。為提高健康險的普及度,提升其在民眾醫療支出中的比例,險企需要加強產品創新研發力度,滿足更多需求。
“從近幾年情況看,短期健康險市場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未來,隨著保險公司對健康險市場的深耕、醫保數據對健康險的賦能以及相關政策的進一步支持,短期健康險的發展潛力巨大。” 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