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6日舉行記者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吳清就發展改革、財政預算、商務、金融證券等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今年5%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黨中央、國務院經過綜合研判、科學論證、系統平衡,穩慎提出的。”鄭柵潔表示,過去一年,中國經濟展現了強大的韌性和活力,交出了一份難能可貴的成績單。特別是黨中央審時度勢、果斷決策,部署實施一攬子增量政策,為順利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一是增量大。中國年度GDP總量接近135萬億元,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二是質量高。新動能快速成長,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三新”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進一步提高,超18%。三是基礎牢。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能源保障更加有力,重要資源儲備體系更健全,社會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四是勢頭好。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領域核心技術實現新突破,新的增長動能正在加快形成,經濟長期向好的態勢趨勢更加明顯。
“宏觀調控要與經濟情景相適配,財政政策需相機抉擇、因勢而動。”藍佛安說,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是黨中央從戰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既充分考慮實現年度預期目標需要,又著力增強中長期發展動能,體現了宏觀調控的針對性和前瞻性。
關于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藍佛安總結為5個“給力”:在赤字安排上更加給力,在支出強度上更加給力,在政府債券規模上更加給力,在轉移支付上更加給力,在重點領域保障上更加給力。
按照黨中央部署,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去年四季度,我國一次性增加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分三年每年2萬億元,用于置換存量隱性債務,支持地方化解債務風險。
“這項政策通過整體設計和機制重構,在主動化解債務風險的同時,支持地方騰出更多資金資源,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藍佛安說。
今年以來,中國消費市場持續擴大、亮點紛呈。王文濤表示,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把促消費和惠民生結合起來,統籌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推出更多務實管用舉措,釋放消費增長潛能。
具體來看,一是以舊換新突出“加力擴圍、惠民升級”。截至3月5日,全國共收到2025年汽車報廢更新補貼申請超31萬份,汽車置換更新補貼申請超70萬份,超940萬名消費者購買12大類家電以舊換新產品超1200萬臺,已有超3400萬名消費者申請了超4200萬件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二是服務消費圍繞“對外開放、對內放開”。在保障基本民生服務消費的同時,著力增加優質服務供給,滿足服務消費需求。
2024年,中國人民銀行數次實施了比較大的貨幣政策調整,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推動經濟平穩增長。
“今年將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降準降息。目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平均為6.6%,還有下行空間。”潘功勝表示,人民銀行將貫徹落實好黨中央決策部署,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平衡好短期與長期、穩增長與防風險、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支持實體經濟與保持銀行體系自身健康性的關系。
“做好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工作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著力點。”潘功勝表示,人民銀行將會同證監會、科技部等部門,創新推出債券市場的“科技板”。支持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等三類主體發行科技創新債券,豐富產品體系。
人工智能是今年兩會的熱詞,DeepSeek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脫穎而出,讓世界對中國科創能力有了新認識。
吳清說,證監會始終高度重視支持科技創新,加快健全專門針對科技企業的支持機制。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聚焦科技創新活躍、體現新質生產力方向的領域,更精準支持優質科技企業發行上市。
中長期資金是資本市場健康運行的“穩定器”和“壓艙石”。去年9月份和今年1月份,證監會會同相關方面出臺了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著眼于“長錢更多、長錢更長、回報更優”的總體目標,為實現“長錢長投”創造更有利的制度環境。
吳清介紹,目前,各部門正抓緊政策落地,成效初步顯現,入市長錢明顯多了,權益類基金發展明顯快了,長周期考核制度更加健全了。后續,將進一步推動各項舉措落地見效,努力實現中長期資金保值增值和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良性互動。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