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期間,多位接受采訪的代表委員圍繞金融促發展建言獻策,尤其是在激發科創活力方面,建議鼓勵銀行業保險業機構加強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引導金融機構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優化政策工具,完善配套機制,促進金融活水更好澆灌科創沃土。
鼓勵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
多位代表委員認為,科創企業相對于傳統行業而言,在商業周期、資產類型、人員組成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開發兼顧收益與風險的金融產品、創新服務模式至關重要。
科技金融在助推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認為,應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精準度和有效性。
“當前科技金融發展還面臨供需不匹配、創新產品和服務匱乏等諸多挑戰,下一步需多方協同,加強創新與合作,推動科技金融健康發展?!比珖f委員、恒銀科技董事長江浩然說。對此,他建議監管部門提供政策指導和支持,推動金融機構開發出更加貼合科技企業特性的信貸、保險、投資等金融產品。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開發銀行人力資源部總經理顧天翊認為,可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從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點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發的科創企業,設立政策性科創產業基金開展夾層投資,設立專門科創事業部開展銀行表內投貸聯動等。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從監管部門來看,多位代表委員認為,可以著重優化政策工具,完善配套監管機制,健全風險管理體系,引導金融機構精準有力支持具有成長潛力的科創企業。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天府銀行董事長黃毅認為,監管部門可設立專項信貸額度激勵機制,鼓勵銀行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引導金融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傾斜。調整風險權重,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設定差異化風險權重系數,減輕金融機構資本占用壓力。明確科創認定標準,為金融機構授信評估提供重要依據。推動監管創新,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手段實現對科技金融業務的實時、動態監管。
江浩然建議,完善科技金融白名單制度,優化其優先級排序和覆蓋范圍,確保那些真正具備創新潛力和發展前景的優質科技企業能夠獲得更為充足的金融支持和資源傾斜。同時,考慮延長白名單的有效期,減輕金融機構頻繁審核和調整的負擔。推動金融機構建立科技金融風險評估模型和預警機制。
(來源: 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