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股票的強勁表現引發了海外投資者的關注和追捧。據統計,韓國投資者今年2月對中國股票的月度交易額環比增長近兩倍,創下近三年新高;在凈買入規模排名前十的海外股票中,中國科技企業占據六席。此外,富途數據顯示,3月以來,多只在美上市的中國股票ETF規模持續增長。
韓國投資者“掃貨”中國股票
韓國證券存托結算院最新數據顯示,今年2月,韓國投資者投資中國內地和香港市場股票的月度交易額達7.82億美元,環比增長近兩倍,不僅創2022年8月以來新高,且遠超同期韓國投資者對歐洲和日本股市的投資規模。
根據韓國最大證券公司最新數據,2月17日至28日期間,在韓國投資者凈買入規模排名前十的海外股票中,中國股票占據六席,多為電動汽車、人工智能、芯片等科技行業的龍頭企業。
此外,富途數據顯示,在美上市的多只中國股票ETF近期也持續迎來資金凈流入。以中國海外互聯網ETF-KraneShares為例,截至3月7日,該ETF資產規模為88.37億美元,相較于2月底的80.14億美元增長10.27%。今年以來截至3月7日,中國海外互聯網ETF-KraneShares漲幅為26.5%。
截至3月7日,MSCI中國ETF-iShares資產規模為64.08億美元,相較于2月底的59.05億美元增長8.52%;3倍做多富時中國ETF-Direxion資產規模為19.1億美元,相較于2月底的17.91億美元增長6.64%;中國大盤股ETF-iShares資產規模為80.8億美元,相較于2月底的77.1億美元增長4.8%。
加倉中國迎來最佳時機
在多家內外資機構看來,隨著中國科技股投資熱潮蔓延,海外資金還將繼續涌入,當前已迎來配置中國資產的最佳時機。
海通證券近日發布研報稱,當前已見外資階段性回流,據估算,1—2月北向渠道流入近200億元,春節后流入港股最高約180億港元。對于港股,本輪外資回流或以短線靈活型外資為主,長線穩定型外資或也存在階段性流入,結構上更偏好港股科技股。
貝萊德基金首席權益投資官神玉飛表示,回顧2月份,隨著人形機器人和DeepSeek大模型的突破,AH兩地市場爆發了轟轟烈烈的春季攻勢行情。恒生科技指數2月上漲17.88%;科創綜指和Wind全A指數也分別上漲11.96%和4.74%。展望3月,中國科技突破引發的投資情緒有望延續,港股市場作為中國科技橋頭堡仍將被重點聚焦。
“我們認為,現在是建議全球投資人增加對中國股票資產配置的最佳時機。”摩根士丹利中國股票策略師稱。
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師孟磊表示,中國A股相對全球新興市場目前折價約20%,但在2022年以前,A股的估值較新興市場一般有所溢價。這意味著,今年如果有更多的海外投資者進入股票市場,20%的折價率會進一步收窄,甚至有可能變成平價或者溢價,股票市場的空間會進一步打開。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