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4個月賺230萬元,AI真的太香了” “本周用AI做交易測試,勝率到達驚人的100%” “你敢相信么,AI可以幫你抓大妖股”……這些令人血脈僨張的“暴富神話”背后,是不法分子精心設計的騙局。
抖音平臺近日曝光多起AI非法薦股案例,揭開了披著高科技外衣的投資“陷阱”:不法分子通過設計標準化的“暴富劇本”,以“炒股神器”實現高收益為噱頭,誘導投資者跟風操作,或兜售AI炒股課程,讓不少投資者深受其害。
與傳統非法薦股不同,AI非法薦股內容傳播速度呈指數級增長,且存在網絡“黑嘴”用虛假語料誤導AI回答,再傳播“答案”坑騙散戶,干擾甚至操縱市場交易。非法證券活動日益隱蔽化、產業化,投資者如何在AI時代守護好“錢袋子”成為迫切命題。
“暴富神話”的背后
在社交平臺上搜索出大量宣傳“用AI炒股高收益”的相關內容。抖音此次發布的多個典型案例與去年10月首度發布的案例最大不同在于,AI成了“非法薦股”的由頭。
以虛假宣傳高收益誘導投資的案例成為典型,如賬號“小**博弈”“小**飽”等在無相關資質的情況下發布視頻,聲稱借助某款AI類工具可實現“高收益”“高回報”,如“炒股4個月賺230萬元,AI真的太香了”“你敢相信么,**(某AI類工具)可以幫你抓大妖股”。
還有一類典型案例是兜售AI炒股課程,賬號“愛股*隊”“愛股*女”等在無相關資質的情況下,以“炒股神器”“時代機遇”“炒股機遇最大化”為噱頭,宣傳、推廣或兜售某幾款AI類工具的培訓課程(具體形式包括訓練營、培訓班、教學資料等)。個別賬號還試圖通過昵稱、頭像、簽名、評論等渠道,發布引流信息,誘導用戶前往第三方平臺,對其實施詐騙等違法行為。
有投資者透露,他被短視頻上宣稱的用AI工具實現財富自由等內容吸引,結果點進去發現直播間里的主播大多在推薦“AI薦股軟件”,點擊下方卡片領取福利后跳轉至微信添加主播助手,助手稱安裝主播同款AI薦股軟件,原價1680元,粉絲體驗價288元可使用12個月。
AI薦股如何設下“陷阱”
不法分子利用AI技術進行非法牟利的套路多樣。有非法薦股團伙利用AI生成的“成功案例”視頻、偽造機構資質文件,甚至通過爬蟲抓取投資者信息等方式,完成薦股內容的“精準”推送,還有部分團伙形成“引流—薦股—收割”產業鏈。
上海警方在2023年曾偵破假借策略選股軟件非法經營證券投資咨詢業務的系列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56名,涉案金額9200余萬元。經過深入調查,警方摸清了團伙組織架構以及犯罪手法。
經查,犯罪團伙在未取得相關經營許可的情況下,私自開發多款策略選股App和算法,以“個股漲停”“資金快速翻倍”“一年3.5倍收益”等為噱頭,通過發布網絡廣告、隨機撥打電話等方式引流發展客戶,以每年2萬元至25.98萬元不等的軟件服務費,對外兜售各類名目的軟件功能,或是以每款200元至13888元不等的價格,推銷其根據自身炒股經驗開發的所謂算法模型,以此非法牟利。這些非法軟件預設的自動化全倉買入、虧損賣出、高頻交易等激進的操盤手法,極易造成投資人虧損。
靜安區檢察院2024年12月公布的一則案例也涉及“機器人炒股”。2017年7月至2023年6月,某科技公司在未獲主管部門批準情況下,向客戶推薦“DIY炒股機器人”等產品,提供具體個股買賣建議,非法經營額高達3000余萬元,實控人鐘某某涉嫌非法經營罪,獲刑七年九個月。該案中所謂的機器人選股策略,實際上只是將人的選股邏輯設置在程序里,本質上仍然是人工推薦股票。
利用AI大模型散播謠言正成為股市“黑嘴”新套路。不法分子通過多個賬號有組織地在股吧、雪球等平臺大量散布不實文字內容,通過高頻率、大規模地傳播,使這些不實內容被AI大模型納入語料,誤導大模型給出虛假內容,再將AI回復截圖作二次傳播。
某大型投資咨詢機構相關負責人表示,大規模AI薦股可能被少數人用以牟取不正當利益,他們通過人為制造市場熱點,誘導散戶集中買入特定股票,導致價格異常波動。這些手段甚至被用于配合拉高出貨等操縱行為。如果多個非法團伙利用AI同步行動,可能會對中小市值股票造成短期內的劇烈沖擊。
多方協同治理
受訪專家認為,唯有通過立法嚴懲、技術防控、監管協同、公眾教育四位一體的治理體系,才能遏制“AI薦股”亂象。
上海久誠律師事務所主任許峰律師認為,在非法薦股監管方面,不應僅考慮監管成本,而更應注重監管的綜合成效。頻繁發生的非法薦股行為損害了投資者的投資信心,對于典型案例,要加大宣傳力度,以起到警示作用。
同濟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春彥表示,AI生成的虛假信息具有傳播速度快、隱蔽性強的特點,其通過社交媒體、股吧等渠道擴散,短期內即可形成市場羊群效應。此外,AI技術可批量生成逼真截圖與文本,傳統監管手段對此難以快速識別,導致危害性遠超傳統“黑嘴”。國浩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黃江東表示,為了打擊此類違法行為,監管機構需要投入更多資源來監測市場動態、調查可疑交易和信息。
利用AI工具進一步提升“防非反詐”工作的效率和精準度,已成為不少證券公司實踐的重點。國金證券表示,將持續探索人工智能在“防非反詐”工作中的應用潛力,不斷挖掘科技與金融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路徑。通過前沿科技的助力,為投資者筑牢金融安全防線,助力金融市場穩健發展。
理性看待AI輔助投資
AI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為投資者提供了新的投資思路和工具,但其背后隱藏的問題和風險不容忽視。保持理性認知和風險意識,才能真正實現穩健的投資。
在券商人士看來,投資者應謹慎使用AI大模型尋求投資建議,注意AI大模型可能存在數據偏差、滯后或訓練機制存在漏洞。
東莞證券表示,證券市場不可預測、不確定性強,量化策略研發需要不斷實驗和調整,難以應對“黑天鵝”等異常事件。目前的智能化技術難以支持,距離培育自主決策的量化投資智能體仍相差甚遠,由機器自主決策的“強智能”在金融投資領域的廣泛應用尚無明確時間表。
廣發證券認為,DeepSeek在標準化服務場景中已接近一線投顧平均水準,但在對高凈值客戶深度服務中,仍需“人機協同”實現價值最大化,如在客戶風險偏好、家庭財務規劃等個性化需求理解及情感陪伴方面,AI仍存短板,需人工投顧補足。華福證券相關人士表示,DeepSeek目前還難以完全模擬人類投顧對復雜人性和市場微妙變化的理解,在洞察客戶個性化深層次需求方面,投顧的能力仍不可替代。
在法律人士看來,目前市面上的AI工具均明示各種免責聲明,用AI工具進行分析推理的結果不會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仍然應就投資選擇自行承擔后果。投資者應充分認識到AI并非一種成熟的、可以對投資結果負責任的工具,利用AI結論進行投資決策之前,仍應作出理性判斷。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