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復無常的關稅政策下,美國經濟衰退預期重燃。美元走弱、人民幣穩中有進的趨勢延續。3月18日,離岸人民幣連續三個交易日上漲,升至7.22附近。截至17時,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報7.2242,日內升值幅度0.05%;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16:30收盤報7.2216,較上一交易日上漲172點。
與此同時,3月17日,離岸人民幣香港銀行同業拆息(CNH HIBOR)主要期限利率全線上行,其中隔夜HIBOR漲41個基點至2.03818%,創2月20日以來新高。一周期的HIBOR漲30個基點至1.87879%,兩周期HIBOR升24個基點至1.87561%,均為3月7日以來高點。
CNH HIBOR數據上行,意味著在香港離岸市場,人民幣的短期借貸成本上升。具體來說,銀行之間拆借人民幣的資金成本增加,通常反映了市場對人民幣流動性的需求變化。而這背后與市場對人民幣需求增長、國內經濟復蘇信號增強、離岸資金流動性緊張等多因素有關。
事實上進入3月以來,美元指數跌勢明顯,而人民幣和其他非美貨幣持續走強。離岸人民幣從7.3關口一路回升至7.22附近。在廣開首席產研院資深研究員劉濤看來,這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包括美國經濟和股市表現不理想,動搖了“美國例外論”的根基,全球資本不再單一押注美國股市;“關稅疲勞”反噬美元、美聯儲降息預期再次強化、特朗普政策削弱美元信用等。
此外,從美元周期的角度看,在經歷較長階段的升值和疫情擾動后,目前美元已經到下行調整的階段。而再看人民幣和中國資產,去年四季度以來,中國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轉暖,特別是隨著中國科技企業的群體性崛起,中國資產的投資性價比日益凸顯,吸引了越來越多海外資金流入。
華泰證券固收研究團隊同樣表示,中美股市從宏觀邏輯主導到資金配置邏輯主導,近期出現“東升西降”特征。特朗普關稅政策不確定性以及經濟降溫引發美國市場“衰退交易”,恐慌指數上升,帶動資金流出前期擁擠度更高、估值更貴的美股。相較之下,國內AI科技股敘事與兩會政策利好帶來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的雙向確定性,外資回流中國市場并呈現加速流入趨勢,尤其提振消費政策出臺后,資金由科技股向大消費等切換,市場熱點向更廣泛的板塊擴散,資金保持較高活性。
這樣的趨勢也有數據佐證。3月1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2025年2月份銀行結售匯和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顯示,2月銀行結匯11324億元人民幣,售匯12070億元人民幣。外資凈增持境內債券和股票合計達127億美元。“這會在外匯市場供需平衡和市場信心兩個方面對人民幣提供支撐。而這也是貿易戰風暴下,近期人民幣穩中偏強的一個原因。”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說道。
國際市場對中國資產的熱情漸升、國內又有消費提振等一系列新政出臺,人民幣匯率的利好顯現。正如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斌表示,“展望未來,我國外匯市場將繼續保持平穩運行”。一方面,我國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大力提振消費,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穩定預期、激發活力,將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另一方面,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推進,穩定外貿發展,鼓勵外商投資,有助于促進跨境資金均衡流動。此外,我國外匯市場更加成熟、富有韌性,“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不斷完善,防范化解外部沖擊的能力進一步提升。
對于未來人民幣的走勢預測,王青指出,“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并不意味著人民幣對美元匯價要保持基本不變,或固守某個具體價位,而是指CFETS等三大一籃子人民幣匯率指數保持基本穩定,并與經濟基本面變化相適應。年內來看,著眼于有效應對外部經貿環境變化,人民幣匯率彈性趨于加大,貶值容忍度也會有所提高,但會持續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雙向波動。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