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加大貨幣政策調控強度,提高貨幣政策調控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從宏觀審慎的角度觀察、評估債市運行情況,關注長期收益率的變化”“優化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政策,研究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圍繞貨幣政策、債市、匯市等熱門話題,人民銀行這場會議再次發聲。
據人民銀行官網3月21日披露,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5年一季度例會近日召開。調查發現,本次例會在國內經濟形勢研判、政策取向方面,基本延續了上季度例會口徑,但在融資利率、債市、匯市部分表述則略有不同。有分析人士指出,本次例會表述變化不大,人民銀行支持性政策立場明確,而后續可能會更多關注政策工具對債市運行的影響。
強化利率政策執行監督
本次例會上,人民銀行再次對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進行了分析。
會議指出,當前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強,主要經濟體經濟表現有所分化,通脹走勢和貨幣政策調整不確定性上升。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但仍面臨國內需求不足、風險隱患較多等困難和挑戰。要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加強逆周期調節,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加大貨幣財政政策協同配合,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和物價處于合理水平。
與2024年貨幣政策委員會四季度例會相比,本次會議對外部環境的表述從“不利影響加深,通脹壓力有所緩解”變為“更趨復雜嚴峻”,“貨幣政策進入降息周期”轉變為“調整不確定性上升”。
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復雜多變,下階段貨幣政策主要思路也隨之調整。會議建議,加大貨幣政策調控強度,提高貨幣政策調控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降準降息。
會議提到,強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導,完善市場化利率形成傳導機制,發揮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作用,加強利率政策執行和監督。人民銀行重申“擇機降準降息”,但在政策利率方面,相較此前表述新增“監督”一詞。
2024年末,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我國貨幣政策時隔多年再度轉向。流動性寬松預期下,市場對于降息呼聲不斷。人民銀行也數次提及,“擇機降準降息”。
市場普遍預期2025年的首次降息將會在一季度落地,而人民銀行在3月20日公布當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時,并未進行降息動作。
在興業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段超看來,上述表述變化再次暗示降實體融資成本不一定需要通過降息,而是強化利率政策執行監督。新增“監督”一詞,可能是進一步表達央行對此前貨幣政策傳導的堵點或將強化監督。例如,針對銀行負債端成本偏高對降低信貸成本的約束,2024年自律機制分別于4月規范手工補息、12月將非銀同存納入自律機制,降低企業存款、非銀同存利率。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本次例會重申“擇機降準降息”,意味著年內降準降息還是大方向,關鍵是落地時點。“擇機”是指央行會在實施逆周期調節、引導社會預期、調控市場流動性等關鍵時點,啟動降準降息。這樣既可以最大限度發揮政策工具效果,同時也有助于預留政策空間。
“綜合當前房地產市場、外部經貿環境變化以及整體物價走勢,我們判斷二季度降準降息窗口有望打開。”王青表示。
債市防風險定調更清晰
綜合過往經驗來看,降息的落地時點往往與經濟周期和政策節奏高度相關。當經濟運行中出現消費需求復蘇乏力、企業融資成本偏高等情況時,通過降息可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在融資成本方面,本次會議提出,今年以來,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成效顯著,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作用有效發揮,貨幣政策傳導效率增強,社會融資成本處于歷史較低水平。下一階段,要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
相較此前“推動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穩中有降”的表態,本次例會將降低融資成本的對象擴充至“社會”,“穩中有降”則轉變為更直接的“下降”。“這體現了人民銀行對于降成本目標重視程度的抬升。”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分析稱。
段超指出,降融資成本的對象拓展至“社會”。相比于此前其實是多了政府部門的融資成本,可能是對春節之后國債收益率向上調整較快的一個較為靈活的回應表態。結合前文央行沒有明顯的降息指引來看,后續可能是通過改善資金面的緊平衡態勢來實現,這一點在最近幾個交易日已經有一定體現。
根據Wind提供的數據,當周的五個交易日中(3月17日—21日),人民銀行開展7天期逆回購利率保持在1.5%水平,數量上則根據市場實際流動性需求更顯靈活特征,規模在930億—4810億元間不等,周內人民銀行通過逆回購凈投放短期資金8855億元。
受此影響,本周債市整體呈現回暖態勢。Wind數據顯示,當周(3月17日—21日)30年期國債期貨由114.88上升至115.09,結束了連續五周的下滑走勢;周內10年期國債期貨也由107.33小幅上升至107.415。
在債券市場方面,本季度例會刪除了“充實完善貨幣政策工具箱,開展國債買賣”的表述,表述變為“從宏觀審慎的角度觀察、評估債市運行情況,關注長期收益率的變化”。
明明認為,人民銀行后續或更加密切關注利率市場走勢來靈活調整貨幣工具。
“債市防風險的定調更加清晰。”段超分析稱。段超指出,從宏觀審慎的角度觀察、評估債市運行情況,這一表態與此前“探索拓展中央銀行宏觀審慎與金融穩定功能,創新金融工具,維護金融市場穩定”的表態一脈相承,這也進一步顯示,當前長債收益率的變化可能已經上升到宏觀審慎與金融穩定的高度。
“考慮到宏觀審慎也是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央行提出的任務,且近幾個月央行表態延續,不排除后續央行宏觀審慎相關政策安排提上議程的可能。將債市運行納入宏觀審慎管理,可能是指向央行希望債市收益率的波動減小。”段超表示。
支持性政策立場明確
匯率政策方面,本次例會再度強調“三個堅決”。會議指出,增強外匯市場韌性,穩定市場預期,加強市場管理,堅決對市場順周期行為進行糾偏,堅決對擾亂市場秩序行為進行處置,堅決防范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這與2024年四季度例會的“堅決對擾亂市場秩序行為進行處置,堅決防止形成單邊一致性預期并自我實現,堅決防范匯率超調風險”的措辭略有不同。
王青指出,具體措辭與上季度例會略有區別,但基本含義沒有變化。盡管近期受美元快速下跌等影響,人民幣走勢回穩,但在外部經貿環境波動加大過程中,央行防范匯率超調風險的決心堅定,繼續向市場釋放穩匯市的清晰信號,核心政策目標是“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明明同樣提到,匯率層面將對市場順周期行為進行糾偏,穩匯率目標仍然明確。
此外,本次會議還提到,優化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政策,研究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重點支持科技創新領域的投融資、促進消費和穩定外貿。著力推動已出臺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盤活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完善房地產金融基礎性制度,助力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王青判斷,年內有可能設立促消費定向政策工具,加力支持消費貸“量增價降”;與此同時,今年包括支農支小再貸款、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等各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利率也會適時下調,額度也會進一步增加,以持續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進而引導企業和居民融資成本全面下行。
展望后續,明明指出,整體而言本次例會表述變化不大,央行支持性政策立場明確,而后續可能會更多關注政策工具對債市運行的影響。
王青認為,本次例會重申“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主基調,要求“加強逆周期調節”,都意味著盡管年初至今未實施降息降準,但貨幣政策的主基調未發生任何變化,央行將繼續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