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中泰資管、華泰資管、易米基金、明亞基金、瑞達基金等機構,率先披露了2024年度旗下公募基金通過券商交易及支付傭金情況。這是去年7月1日公募交易傭金新規正式實施后,機構首次披露相關數據。其中,有的機構向券商支付的交易傭金金額歸零。
根據此前監管部門下發的降傭標準,被動股票型基金產品交易傭金費率不得超過萬分之2.62,其他類型則不得超過萬分之5.24。
據了解,從各機構披露的2024年下半年傭金率來看,公募交易傭金新規實施后,機構的最新傭金率均在監管設置的上限之下。
具體來看,被動股票型基金費率方面,2024年下半年,華泰資管平均傭金費率為萬分之2,中泰資管平均傭金費率為萬分之2,明亞基金平均傭金費率為萬分之1.9。其他類型基金方面,華泰資管平均傭金費率為萬分之4.6,中泰資管平均傭金費率為萬分之4.3,明亞基金平均傭金費率為萬分之4.6。
此外,瑞達基金旗下產品均采用券商結算模式,因此該公司交易傭金分配情況符合豁免條件。易米基金也表示,該公司在2024年6月30日前下調了股票交易傭金費率。調整后,被動股票型基金的傭金費率不高于萬分之2.62,其他類型基金的傭金費率不高于萬分之5.24。
前述多家機構公告的另一亮點為,各機構首次公開披露選擇券商開展交易的標準和程序。
整體而言,機構選擇券商的標準包括信譽及財務狀況良好、合規風控能力強、較強的證券交易服務能力和保障能力、完備的客戶服務體系等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機構均把研究能力作為選擇券商的標準之一。例如,中泰資管要求“具有較強的綜合研究能力和突出的行業研究影響力,綜合排名和影響力應位于行業前列”;易米基金稱,公司優先考慮具有一定的研究支持服務能力并愿意為公司投資研究提供服務支持或第三方服務支持的券商。
在選擇程序上,不少機構也公示了相關流程,這意味著機構對券商的選擇更加流程化。主流的流程包括:將券商列為基金證券經紀商候選人、內部發起流程、簽訂證券經紀服務協議、年度考核評價等。
盡管當前披露情況的5家機構均為小型公募基金及券商資管機構,但從數據中可以管窺券商在交易傭金方面的排名或許會因傭金新規而出現顯著變動。
業內人士分析,傭金改革帶來兩大影響,一方面,改革后基金管理人清理了無效的渠道與券商席位,僅保留更契合機構需求的經紀商;另一方面,隨著新規實施,傭金與基金銷售脫鉤,研究能力在其中所占的權重增大,業內延續多年的 “基金銷售換交易傭金”商業模式徹底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傭金改革后,維系數十年的傭金分倉利益鏈條被打破,券商傭金格局發生變化。華泰資管公告顯示,該公司去年下半年支付給東方財富證券的證券交易傭金金額為0。
(來源:證券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