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是睡了一覺醒來,每公斤咖啡豆的價格就又上漲了1塊錢。過去1年,咖啡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在被這樣史無前例的時刻重塑。
沒人能想到,咖啡期貨成為了比黃金更值得投資的標的。數據顯示,僅在2024年一年內,美國ICE咖啡期貨年內累計漲幅就達到約70%,高于同期國際金價28%的漲幅。這是自1977年以來咖啡市場從未有過的。一位咖啡烘焙商表示,這次漲價周期其實已經有1年了,去年的3月8日到今年,產品原料采購價大概漲了110%。即便2月上旬價格開始小幅度回調,但咖啡期貨的價格依然處于歷史高位。
中國人均咖啡飲用杯數,從2016年的9杯上升到2023年的接近17杯,上萬家咖啡店在中國落地生根,也讓咖啡從曾經的“小資情調”變成了打工人的必備飲品。無數供應商因此嘗到了甜頭,他們比瑞幸們更早實現了盈利——曾經為了保證咖啡豆供應,很多烘焙商甚至開始三班倒,財富洶涌而來,收入成倍增長。
但這一次,供應商們反而吃癟了。
除了咖啡本身,整個鏈條都在漲價
經過早期8毛錢/斤鮮果的賤賣時刻,云南西雙版納的小咖農趕上了多年來收成最好的一年。“今年已經賣出去了30噸咖啡濕果,一噸9000元,有27萬”,一位云南西雙版納的咖農表示。對比兩年前,這個收入直接翻倍。
從2023年開始,中國咖啡門店每年以上萬的數量增加,為了囤積足夠多的咖啡豆子,他們需要到田間地頭收咖啡。咖農們甚至不需要自己尋找銷售渠道,“咖啡采到哪里,收咖啡的就跟到哪里,搬都不用搬,搶手得很”。
“希望不要跌價,最好一公斤漲到15塊”,賺到錢的咖農們有著純粹的期望,他想在今年再多種三十畝地。
就連采摘咖啡豆的工人分享到了一點兒紅利。往年,他們需要一顆顆從咖啡上摘取全部成熟的紅色果實,但現在他們只需要直接從樹上擼下來,因為收購商不太要求全紅。采購難度降低,價格反而漲了——以前一公斤要5、6元,現在直接漲到了8塊多。
沖泡一杯咖啡并不需要太多技術含量,只要豆子好,咖啡的味道就不會太差。但當整個行業都缺豆子的時候,質量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
一顆咖啡樹栽下3年才能結果,咖農們很少自己培育樹苗,他們大都選擇采購。“去年找我來買咖啡苗的人非常多,去年年初3塊多一棵咖啡樹苗,現在要6塊多了”,一位售賣咖啡苗的師傅稱。他覺得咖啡豆的價格很快就要降下來了,因為種的人越來越多了。
整個鏈條上,所有的產品都在漲價。咖啡期貨主要是交割咖啡生豆,生豆上漲,熟豆自然也不例外。一位消費者稱,去年11月買了四包辛鹿咖啡豆,四包只要107元,現在漲價了快30元。
而咖啡則成了唯一的例外。瑞幸、庫迪這些咖啡品牌依然守住了9.9的價格底線。一位瑞幸咖啡的員工算了一筆賬,一杯咖啡只需要十幾克豆子,平均到一杯咖啡成本也就是漲了5毛錢。
“咖啡豆是按照麻袋交易的,到了終端才按斤、按克。而且農產品是可持續生產的,并不是稀缺資源。商業咖啡都是拼配豆,一杯咖啡中,豆子的成本也就1塊多,即便一斤咖啡從10塊漲到20塊,一杯咖啡的價格影響也有限。”上述員工表示。
招商證券、招銀國際相關研報分析了一杯瑞幸咖啡的成本構成,其中,咖啡豆的成本不到4%,租金和人力相關成本是決定咖啡價格底限更重要的因素,分別高達10.87%、18.48%。
對于精品咖啡店而言,更是如此。在一線城市平均一杯售價都要達到20元以上,貴的高達50元,幾毛錢的成本上漲,并不會太多影響利潤。
雖然咖啡豆子價格上漲,但對于普通C端消費者來說,完全沒有囤貨的必要。因為烘焙豆的最佳賞味期不過2個月。
艱難的中間商,賣一車賠一車
在上一輪咖啡熱潮中,生豆貿易商和烘焙商幾乎是賺錢最多的環節,他們到處建廠,瘋狂出貨,但這一次市場想讓他們把賺到的錢再吐出來。
壓死烘焙商的是生豆成本。烘焙商辛欣表示,現在需要的現金流是去年同期的5倍,但花了更多錢,豆子質量并沒有更好,因為上游會摻雜陳年老豆賣掉。
咖啡行業是一門足夠透明且簡單的生意,只要原料好,就永遠不缺客戶。但是越來越高的價格,讓這一規律開始被打破。
一開始,烘焙商們并不相信漲價行情會持續1年之久,為了維護客源,他們堅持不漲價。“這相當于在賭博”,一位烘焙商回憶稱。但從去年3月8日至今,原材料的采購價漲幅有110%,相當于翻倍。春節假期期間,生豆的采購價直接從年前的70元/公斤漲到80多,而這中間僅僅經歷了一個10天假期。
烘焙商終于扛不住壓力了。“今年給到客戶端的漲幅只有10%-20%,但這也已經是極限,即便如此,提完價,依然有客戶跑路”,上述烘焙商表示。
春節過后漲價,幾乎成為了整個行業的共識。不少咖啡門店發現,即便再換一家供應商,價格也沒有更便宜。
客戶跑路、價格居高不下,這足以壓死不少烘焙商。一位咖啡烘焙商表示,很多烘焙商是貸款買的機器,結果沒錢買生豆。在他的朋友圈里,已經開始出現不少賣設備的小型烘焙商,他們資金實力一般,議價能力和客戶都有限,超過100%的漲價幅度足以讓他們無法周轉。
大型烘焙商的情況也并沒有更好。規模化的咖啡品牌一般對供應商都有鎖價協議,以應對咖啡價格的波動,這意味著即便源頭漲價,烘焙商也不能針對規模化咖啡品牌提價,他們必須履約。據報道,有烘焙廠稱目前一公斤賠2塊,2個多月已經賠了300萬。
生豆商也沒有獨善其身。專注于生豆貿易的森宇咖啡董事長陳俊先表示,因為有鎖價協議,一車豆子賠掉12.8萬,賣一車賠一車。
沒有鎖價協議的生豆商同樣戰戰兢兢。價格變動太快,他們必須快速出貨,尋找更多渠道。一位每年銷量8000噸的生豆商表示,自己現在正在摸索線上渠道,以前只做大規模批發,現在可能量少也賣,甚至打算切入烘焙環節。
“再這樣下去,生豆商馬上也要買不起豆子了”,辛欣表示。
誰制造了咖啡豆暴漲
不少人將此次咖啡豆價格的瘋狂上漲,歸結為咖啡豆的減產。
作為全球咖啡第一生產大國,巴西種植生產了全球約38%的咖啡。巴西國家食品供應機構Conab的調查報告顯示,2024年巴西的咖啡豆產量為5421萬袋(每袋60公斤),比2023年下降1.56%。
與此同時,減產的趨勢似乎并沒有緩解的跡象。據巴西咖啡行業協會(ABIC)預測,2025年巴西咖啡產量將減少4.4%,這一趨勢可能持續至2026年。
但不少咖啡產業鏈人士表示,僅僅是減產,還不足以造成如此劇烈的價格波動。他們認為造成漲價更為直接的原因,是頭部品牌的囤貨行為。
以瑞幸為例,今年6月(咖啡大幅度漲價之前),瑞幸與巴西簽約了兩年采購12萬噸的協議,隨后又增加了12萬噸。也就是說在2025年至2029年這5年內,瑞幸咖啡將共計向巴西采購24萬噸咖啡豆,價值100億元,這是瑞幸咖啡迄今為止最大額度的咖啡豆采購計劃。
連鎖咖啡品牌在采購咖啡豆時,價格往往以合約價為準,這意味著這兩件無論咖啡豆的價格漲幅多大,瑞幸都不會有影響。同時,瑞幸還自建生豆烘焙工廠,又進一步降低了漲價對其影響。
由于擔心價格持續上漲,不少烘焙商開始囤積豆子。一位生豆商表示,自己囤積了2000萬的貨,大約20噸,賣完就打算休息。
沒人可以預測漲幅什么時候停止,甚至不少咖啡產業鏈的人士覺得,即便沒有過去1年的暴漲,咖啡豆的價格上漲也會成為必然,理由是需求越來越多。
國內咖啡品牌的迅速崛起,是最主要的驅動力。USDA的數據顯示,中國咖啡消費量過去十年增長了近150%,從2014/15年度的250萬袋增長到2024/25年度預計的630萬袋。這拉動了全球咖啡的消費量。根據USDA數據,2024/25年度全球咖啡消費量預計增至1.681億袋,增長510萬袋。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現制咖啡門店總數已突破100萬家,其中連鎖品牌占比超60%。中國咖啡的熱潮看起來并沒有停歇的趨勢。去年,瑞幸門店總數達到22340家,凈開店數6092家。他的對手庫迪咖啡今年希望門店數量達到5萬家。
或許,咖啡原料的供不應求已然成為必然,幾毛錢一斤的咖啡豆將成為歷史。
來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