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回路轉,暗流涌動?!榜R云也教導大家,只要還能再活一天,就還有機會去創造”。
就在近日,阿里巴巴蔡崇信在香港匯豐環球投資峰會上放話:阿里要重啟招聘,員工數已觸底。都說:蔡崇信之于馬云,猶如孔明之于劉備。在如今AI的戰場上,阿里只欠“人才”這場東風了。
阿里員工告急,CEO放話:重啟招聘
阿里吸引AI人才,從月初就已有動向。3月3日上午,淘寶全資子公司淘天有限公司通過“淘天集團招聘”發布公告,正式啟動2026屆春季實習生全球招聘。
公告顯示,此次招聘面向全球院校2026屆畢業生,涵蓋七大職類,其中技術類崗位占比超過90%,工作地點主要集中在杭州和北京。
據媒體報道,淘天集團本次招聘計劃發放1000余個實習offer,并大幅增加AI相關崗位。算法和AI方向的職位合計占比近50%,涉及AI算法、AI工程、AI產品、AI運營、AI設計等多個領域。招聘流程包括在線筆試及三輪面試,以甄選符合需求的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吳泳銘于2月24日宣布,未來三年,阿里將投入超3800億元用于云計算及AI硬件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總額超過過去十年的總和,創下中國民營企業在該領域的最高紀錄。
吳泳銘表示:“AI的爆發速度遠超預期,中國科技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潛力巨大。阿里將全力加速云計算和AI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行業生態的整體進步。”
在電商最前線看來,阿里重啟招聘,不是蔡崇信的心血來潮,而是政策、市場、企業自身三重壓力的合力。
首先是政策風向的改變。如果說2021-2023年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至暗時刻”,那么2025年之后,政策的松動無疑給了阿里等科技企業一線生機。就像一個緊箍咒忽然松開,企業家們紛紛“起死回生”。上個月的見面會就向市場傳遞了一個明確信號:希望民營企業重新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結合蔡崇信在峰會上的發言,顯然是捕捉到了這一政策暖意。他說:“自1月以來,中國企業家的信心明顯增強”。
這句話的潛臺詞是:政策風向已經變了,阿里也該順勢而為,趁著經濟復蘇的東風,把自己從“降本增效”的泥潭里拉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3月24日,浙江省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省長劉捷分別與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見證簽約。
其次,是資本市場的考量。阿里過去幾年大裁員,股東們未必高興。因為在科技行業,收縮往往意味著創新停滯,而創新停滯意味著市值縮水。
如今阿里承諾要發股息,這是安撫投資者的手段,但更重要的是重啟招聘。因為市場真正想看到的是“增長”,而不是一味的節流。
資本市場的邏輯其實很簡單:一家公司是要賺錢的,但更重要的是,它要讓投資人相信它“未來能賺更多的錢”。阿里要重新講一個增長的故事,而AI正是這個故事的核心章節。
最后,還是阿里自身的調整。過去12個季度,阿里削減了大量員工,甚至連核心業務部門都在“減負”。但任何企業的裁員都有臨界點,裁到一定程度就會影響競爭力和創新力。
阿里這次重啟招聘,一方面說明它“減”得差不多了,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它找到了新的發力點:AI。
馬云親自掛帥,蔡崇信警告AI泡沫
此前,有媒體報道,馬云親自掛帥指揮,阿里將在現有的業務中全面實現“AI化”。而阿里此次重啟招聘,重點正是AI人才。蔡崇信自己也說:“AI是阿里的未來?!?/p>
事實上,阿里在AI上的布局已經不算晚。它的通義千問模型已經應用在電商、云計算等多個業務場景,在數學、編碼、問題解決等方面達到了全球頂尖水平。
從招聘來看,AI顯然是阿里未來的“心臟”。在2026年的春季實習生招聘中,AI相關崗位占比接近50%,云計算部門更是高達80%。顯然,阿里不想只是追趕,而是要在AI領域“砸出一片天”。
因此,我們不得不問,AI真的能持續創造利潤嗎?3800億元的大投資是筆好生意嗎?
蔡崇信在峰會上警告,美國的AI數據中心投資可能存在泡沫,許多投資項目“重復”或“重疊”。他認為數據中心的建設速度可能會超過對人工智能服務的初期需求。
蔡崇信表示擔憂,許多數據中心項目在沒有明確客戶的情況下被建設,一些項目在沒有簽訂“認購”協議的情況下就籌集資金。并批評包括亞馬遜、Alphabet和Meta在內的美國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基礎設施上的大規模支出,認為這種投資可能是多余的,超前于當前的市場需求。
阿里這波AI人才招聘,若能落地成實際應用,那是好事;若能有效利用AI技術提升業務效率、開拓新的市場,實現商業價值的增長,將為阿里的未來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3800億的投入,阿里勝算有多少?
阿里重啟招聘,表面上是經濟復蘇的象征,但實際操作起來,挑戰不小。
其一,AI人才全球稀缺,價格自然是水漲船高。阿里要想招到頂級AI工程師,勢必要開出高薪。而頂尖人才更愿意去“更自由、更具創新氛圍”的企業,比如OpenAI或Deepseek,而非受限于傳統考核模式的企業。
其二,是監管的不確定性。阿里的AI發展能走多遠,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AI行業的監管力度。若未來AI技術在數據安全、倫理等方面出現問題,政策收緊仍有可能。
其三,是AI的商業化挑戰。阿里在AI上的投資,最終要能“變現”。但目前來看,AI的盈利模式并不穩定。電商平臺用AI優化推薦算法,雖能提高轉化率,但提升有限。云計算可以借助AI提升服務質量,但市場競爭激烈,價格戰難免。至于大模型本身,目前全球范圍內真正靠AI大模型盈利的公司幾乎沒有。阿里投入巨資,最終能否回本,仍然是個未知數。
阿里重啟招聘,的確可以被解讀為經濟復蘇的信號。但在AI浪潮下,它的戰略布局更像是一場豪賭。
政策放寬、市場回暖,讓它看到了新的機會。若阿里能把握機遇,合理利用政策優勢和市場環境,有效整合資源,充分發揮AI技術的潛力,有望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業務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這場牌局,蔡崇信已經下注,至于最后是贏得滿堂喝彩,還是被市場狠狠教訓,就看阿里接下來的出牌方式了。
來源:36氪